胆囊结石合并继发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治疗分析
马宝春
(山东省定陶县孟海镇中心卫生院 2741000)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内镜逆行胆管取石治疗胆囊结石合并继发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临床观察以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之间收治的200例胆囊结石合并继发胆总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接受开腹手术治疗,实验组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内镜逆行胆管取石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满意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排气时间以及其他血清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但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对比不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内镜逆行胆管取石是一种较为有效的胆囊结石合并继发胆总管结石治疗方法,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内镜逆行胆管取石胆囊结石继发胆总管结石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1-0273-02
胆囊切除手术是现阶段临床上最常用的胆囊结石治疗方法,胆总管结石是胆囊结石患者常见并发症症状,其发生率在10%左右,且手术治疗后复发率较高,容易造成结石残余。所以,彻底有效的取石治疗一直是临床医学研究人员关注的焦点。内镜逆行胆管取石手术(ERCP)指的是在内镜直视下,将造影剂通过十二指肠乳头管注入,对胰胆管内结石情况进行逆行性检查,这一治疗方法具有可重复性和微创性等特征[1]。本次医学研究对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内镜逆行胆管取石治疗胆囊结石合并继发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临床资料
本次临床观察以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之间收治的200例胆囊结石合并继发胆总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115例,女性85例,患者年龄在48岁至77岁之间,平均(±)岁,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50例黄疸,50例发热,100例腹痛。通过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0例,且两组观察对象临床症状、年龄构成和性别等资料对比不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开腹手术治疗,麻醉后对腹部进行探查,观察患者结石情况,并依据其术前观察结果事实开腹手术治疗,将结石取出后常规留置引流管并进行后期处理。实验组患者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内镜逆行胆管取石治疗,术前行内镜下逆行胆管造影检查,取出结石后,建立二氧化碳气腹,将手术器械三孔置入,胆囊切除、结石取出。若患者结石过大,则可先将结石击碎,后取出小块结石[2]。
统计学处理
,使用(x-±s)表示计量资料,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使用X2检验方法对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P<。
2 结果
手术指标
实验组患者治疗满意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排气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但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对比不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如表1所示。
胆囊结石合并继发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治疗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