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分离技术在中药制药中的应用
哈尔滨商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摘要】膜分离技术是重点研究的新兴技术,具有能耗小,无相变等特点,并对于热敏性物质和生物活性物质分离非常适用,在食品、化工、医药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该技术主要划分为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等。随着对中药制药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及中药的成分复杂,将中药的有害物质进行分离,制备出质量稳定、药效显著的药品十分重要。
【关键词】膜分离技术;中药制药
我国的中药受到世界关注,但中药的工艺较为落后,如何提高中药生产水平,保证中药质量是中药面临的问题。膜分离技术是一项新技术,主要包括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膜分离技术的主要原理是压力作为驱动力,使溶质和溶剂分离,当溶液通过过滤器时,溶剂等小分子量的溶质通过非对称微孔结构的膜,大分子溶质和微粒则无法通过滤膜,从而达到分离、纯化和浓缩产品的目的,在室温下操作,无相变,能耗低。
1膜分离技术的分类
:微滤具有高效、经济等优点,微滤能够在一定的压力下,可使淤泥、黏土等物质进行浓缩,μm的物质进行截留,从而使水溶性物质和固态粒子进行有效的分离,在中药制剂中除菌过滤效果明显。
:~1μm的超滤膜为介质,超滤膜上能够截留数万的大分子,在一定的压力下,能够对细菌、热源、蛋白质等进行截留,在中药提纯及浓缩时应用广泛。
:纳滤是近年来新型的一种滤膜,其过滤范围在超滤和反渗透之间,能够对小分子物质进行有效的截留分离,从而在超滤和反渗透之间的物质得到有效的滤出,减少了溶质的损失。
:反渗透膜是一种能够去除溶液中的无机盐或小分子的物质,主要材料为有机膜,其主要特点为通过截留无机盐、分子、金属离子等从而使水分子物质透过,在医药行业中制备注射用水、离子交换等应用广泛。
2膜分离技术在中药制药中的应用
由于中草药成分较为复杂,含有的物质较多,如生物碱、有机酸、氨基酸、酚类等物质,这些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大,而需要的药材有效成分分子量较小,传统采取水提醇沉方法,则对于高分子量的非药物有效成分不能去除,从而导致药物的浓度降低,同时该方法的生产周期较长、成本高,成品的质量稳定较差,不但对其质量有一定的损伤,对于怎样的储存也有一定的影响。膜分离技术解决了以上的问题,该方法有效的减少了有机溶媒的使用量,减少回收乙醇的消耗,使生产周期缩短,并降低了生产所需成本,提高成品质量。有研究显示,在精致何首乌水提液中采取微滤技术,微滤后溶液澄清,对比水提取液,微滤技术二苯乙烯苷的含量是水提取的2倍之多。
膜分离技术在中药注射剂生产中的除菌、除热源效果明显,同时不需要进行高温下处理,在常温下可进行,采取超滤膜用于除菌和热源不会对药物的有效成分进行截留,增加了药品的澄清度,保证了药品的有效成分和质量。相比高温加活性炭除热源的效果显著。有其研究表明,当采用水醇法和超滤分离法对五味消毒饮注射液进行实验,二者方法相比,得出结论,采用超滤分离法所获得的药物有效成分绿原酸含量明显高于通过水醇法所获得的含量,并且澄清度较高。
生产中药口服液的主要分离方法为水醇法,生产周期长
膜分离技术在中药制药中的应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