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
胡敏(四川省江油市人民医院骨科四川江油 621700)
【摘要】目的讨论膝关节置换术后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问题的预防和护理方法。方法对58例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情况进行观察和护理,进行宣传教育,预防性的抗凝措施等。结果在对58例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的下肢深静脉血栓问题进行观察和预防后发现,%左右。结论采用一定的预防和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地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问题发生的可能性。
【关键词】膝关节置换术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8-0255-01
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形成是人工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严重的可以威胁到生命,据国内最新研究报道, 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TKR) 后DVT的发生率为40 %~88 %,发生肺栓塞(PE) 风险达10%~20%,病死率达2%,%,提高了手术成功率。本院2008年5月至2012年5月行22例(28膝)TKR,采用综合预防措施,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22例(28膝)患者,男9例(12膝),女13例(16膝)。年龄65~82岁,。老年性骨关节炎20例(24膝),类风湿性关节炎2例(4膝)。既往病史:糖尿病9例,高血压病10例,冠心病9例,脑梗死2例。
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第一,膝关节置换术后,会导致患者的抗凝血酶III的降低,使患者内源性的纤维蛋白质溶解系统受到侵害和抑制。
第二,骨水泥会在手术操作和热聚合反应后,致使局部的血管内皮组织
受到损伤,从而激活各种和凝血机制相关的因子组织。
第三,由于长期进行屈膝操作、使用下肢止血带,以及术后的局部肿胀和肢体活动次数减少等各种问题,会导致患者的下肢深静脉出现血流淤滞问题。
预防性护理
(1)术前评估:作好高危人群宣教。高龄、女性、吸烟、糖尿病、肥胖、小腿水肿、下肢静脉曲张、心功能不全和以往有DVT形成史及严重外伤史患者术后易发生DVT。应详细询问病史并行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等测定。(2)保持引流通畅,减少局部压迫。(3)早期积极活动,促进静脉回流:腿部肌肉存在许多静脉窦,这些静脉内的血液几乎只有依靠肌肉泵作用才能向心回流,仰卧时这种情况更为突出,易发生DVT。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保持外展中立位,麻醉作用消失后主动行踝关节背伸跖屈活动,股四头肌主动舒缩运动,并辅以下肢肌肉向心性被动按摩。腘窝处垫一软枕,行股四头肌主动收缩,下肢抬高训练。定时翻身,翻身时避免患肢受压。术后第1天引流管拔除后即进行CPM康复训练,1周后达到90°。下肢气压治疗,2次/d。对于肥胖、小腿水肿、下肢静脉曲张、心功能不全和以往有DVT形成史及严重外伤史的患者下床活动时用弹力绷带包扎患肢,从大腿中段开始至踝关节上段,步行训练以患者能耐受,不感到过度疲劳,患膝无明显疼痛为宜,行走的距离逐步增加。(4)下肢血液回流的观察:膝关节置换术后发生DVT的高危期是术后

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z_198614
  • 文件大小18 KB
  • 时间2017-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