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文化与易学
许雯
(巾国巾医科学院 北京 100007) 摘要:在西方主流医学冲击下,中医文化处于弱势,中医学受到怀疑,在此形式下必须建立中医文化信心寻求中医文化发展与创新,必须坚定认同中医科学理论体系。易学对中医学科学理论体系建立影响深远,主要表现在医学观念、医学理论和医学方法等三个方面,与此同时,中医科学理论体系建立演化进程中也充分体现“医易相关”特征。
关键词:中医文化 中医科学理论体系 易学
目前中医学在两方医学的冲击下退下了中国主流医学的位置,我们的中医文化处于弱势地位,有人开始怀疑祖国传统中医文化的合理性,鄙视中医,甚至包括鲁迅、郭沫若等前辈都曾极端地否定了祖国传统医学,在文化全球化人潮中追求中医文化的发展与创新,我们首先要建立中医文化的自信心才能排除各种困难干扰和压力坚定不移地实现自己的既定R标,建立对中医文化的自信心必须坚定地认同中医学理论体系是科学的理论体系这一观点。¨’
中医学是中国的传统医学,和中国古代的其他发明相比,它是惟一的体系完整、科学思想与操作技术完美结合的发明创造,又是惟一的继续发挥着功能并仍 l口产生着影响的东方科学。跟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医萌生、成长的土壤,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医文化做为中国文化宝库之一,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体现中医文化本质与特色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中医文化来源于”天人合一”古老哲学思想,是阴阳五行作为生命和闩然地基本属性,以取相比类的的方法来认识生命运动的基本规律,是一种生命文化,是有关生命与疾病的认知文化。“’和西医学相比,中医学从医学观、思维方式、理论构成皆大异其趋。以
此,中医学的行进路线和学术大厦的形态完全不同于两医学。同是以防治人体疾
125
病为目标的医学能有如此不同,关键在于中医学受易学的理论和思维方式的影响。中医学以有机论整体观审视人体,重点研究人体功能和变化过程而非实体结构;中医学重视人体的时间特性,以时间统摄空间,明显区别于西医学着重阐述人体空间,以空间统摄时间;在理论构建方面,中医以模型化的方式和晒医、蚀
方科学的公理化绝然不同。中医学的这些特色是受易学的影响而铸就的。在《周易》的影响下,中医学的经典《黄帝内经》形成。随着医学实践的丰富不断援用新创生的易学理论而构建医学理论,在汉代象数易学爻辰说的影响下,中医发轫
了五运六气;在宋代易学图书学派盛论太极图时,明代中医学有几种命门学说的形成,呈现了中医学理论演化进程中“医易相关”特征。易学对中医学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医学观念、医学理论和医学方法三个方面。n1 1、易学与中医学的医学观念
在古代科学未分化以前,医学和易学源出一家。人体知识曾是易学素材之一,
《易传·系辞》曾说:“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易学把人体脏腑器官纳入易的框架,例如《易传·说卦》:“乾为首,坤为腹,震为足,巽为股,坎为身,离为目, 艮为首,兑为口”,这是在巫术医学时代以占断病所循按的依据,可谓“医易同源”。
随着先民实践的发展,医学分化为独立的学科,但医家的基本观念仍和“人道之原”的易理一致,易的基本观念也便成为医学的基本观念,这些观念集中体现于《黄帝内经》并延续至今,我们把中医学的医学观概之为有机论人体观。有机论人体观着重于人的整体性和自发性,
中医文化与易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