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课堂,大社会
——“平面图形的认识”教学案例及分析
◆韩雪燕山东省宁阳县蒋集镇小胡小学 271409
【案例背景】
英国著名数学教育家斯根普在其名著《数学学习心理学》中指出:“逻辑推理所展现的只不过是数学产品,而不能告诉学习者这些结果是如何一步一步被揭开、开展出来的。它只教数学技巧,而不是数学思考”。由此可见,要教会学生思考数学问题,一定要引导其经历结果是如何得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靠教师灌输学生只会被动接受,因为思维主要是靠启迪,而不是传授,越是传授的一清二楚,学习者就越不需要思维;只有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空,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才能使学生学会主动创造。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很少讲知识的来源和实际应用,学生的应用意识淡薄,很多学生只在课堂内,考试时才感到数学有用,而走出课堂,几乎感觉不到数学的存在。那么,如何让学生感觉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又离不开数学呢?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着力体现“小课堂,大社会”的理念,从学生贴近生活的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以及作出决策的能力,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是是紧密联系的,体会到数学的内在价值。青岛版新课程实验教材第二册第五单元“小小存钱罐”——人民币的认识的内容是通过模拟购物活动,使学生能综合应用人民币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
【案例描述】
今天是我们班一位同学的生日,咱们去超市逛逛,选一份精美的礼品送给她做生日礼物好吗?出示课本P40的挂图,观察:
:
(1)柜台都有哪些商品呢?
(2)它们的价格是多少呢?
(3)看过这些文具的价钱后,你想说些什么?
:
(1)足球40元,篮球60元,书包30元,羽毛球拍17元,彩笔5元,乒乓球拍7元。
(2)篮球最贵,彩笔最便宜。
(3)篮球比足球贵,足球比篮球便宜。
(4)羽毛球拍比彩笔多12元钱……
,买一个足球做生日礼物。
(1)应找回多少钱?
(2)怎样列式与计算?
鼓励学生想出多种算法,后汇报:
生1:应找回10元,因为50元-40元=10元。
生2:应找回10元,因为40元+10元=50元。
生3:应找回10元,因为50元=40元+10元。
,这么快帮助老师解决了困难!老师想再把这多余的10元钱买些礼品,送给课堂上积极思考问题的同学,试试看,能买些什么物品,请小组相互讨论、交流,分角色扮演购物,实际操作。
生1:还可以一个7元钱的乒乓球拍。
生2:因为10-7=3,所以找你3元钱。
生3:可以买9元钱的蜡笔。
生4:因为10比9多1,所以应找你1元钱。
生5:我可以买盒颜料。
生6:你钱不够还差2元。
【分析与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认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
小课堂,大社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