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族儿歌哲学内涵研究.doc土族儿歌哲学内涵研究
土族是青海的世居民族之一,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历史,其建筑、语言、服饰等独树一帜,风格独特。口头文学有:神话、传说、故事、谚语、歌谣等,传统民歌浩如烟海,极为丰富,可分为家曲、野曲二大类,家曲有婚礼歌、安召舞曲、赞歌、问答歌、劳动歌曲、宗教音乐、儿歌;野曲有情歌、少年(花儿)和部分叙事曲。这些传统文化在该民族漫长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形成了个性鲜明、多元化色彩浓厚、形式多姿多彩、内容精彩分呈的民族文化特色。
哲学是追求人与万物一体的境界之学,所谓万物一体,不仅指物与物一体,而且指人与物一体,人与人一体,强调生命体现的心灵世界独创性,注重基于理性和经验的心灵超越。文学阐述是一种体验生命、理解生命的活动,在文学文本上展开对生命的思考和发现。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领会,达到人格心灵的净化。
一、土族儿歌中的天人合一、万物共存的思想
在传统口头文学中,民歌一个明显的艺术特点就是精炼与简洁,有人曾把那些短小精悍的民歌称为袖珍民歌,这是很有道理的,土族儿歌也一样,一般比较短小,廖廖数行,可凝聚着深厚的思想,闪烁着耀眼的智慧。
天有三光日月星
地有三光水火土
人有三光眼血发
这是土族传统民歌问答歌中的较古老曲目《人生包罗天地歌》中唱到的天、地、人之间三光四德五苗内容的唱段,其内容解释人身构造与自然整体的和谐统一,它的哲学基础是天人合一、万物共存的思想。这种哲学理念是人类早期的一种哲学萌芽,也是土族先民有关天地形成、人类起源及万物形成的古朴多彩的认识和解释,其中蕴含着他们直观而朴素的哲学智慧,我们将要探索和研究的土族儿歌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人类与万物共存,同呼吸共命运的理念。
问答歌《三岁娃娃提青龙》反映的是先民初作农耕时的情景:
先到云天提青龙
后到石山捕野牛
再到大滩捉黄牛
捉住青龙要干啥?
捕了野牛要干啥?
捉到黄牛要干啥?
捉到青龙驾金犁
捕到野牛驾银犁
捉到黄牛驾铁犁
结果青龙驾金犁、野牛驾银犁均未成功,只有黄牛驾铁犁
耕了金滩耕银滩,
耕了坡地耕平地,
耕了远滩耕近滩。
从此耕种成功,无独有偶民和三川地区的纳顿节(纳顿土族语,即玩的意思),历史悠久,颇有名气。纳顿开始时,本村的歌舞队伍迎接外村的歌舞队伍,人数五六十人乃至百余人不等。这种歌舞队伍称为全手。全手歌舞结束后,向各方歌舞队奉茶敬酒。接着表演一种古老的面具舞,其中一种舞蹈叫做《庄稼其》(意为庄稼人)。内容是农耕初期有一家人,儿子不愿做庄稼活,父亲开导儿子耐心的将农耕生产技艺传授给儿子,儿子终于驾犁耕田,其中儿子和耕牛的舞蹈滑稽中充满人畜之间的和谐与同甘共苦、和睦共处的美好情景。
儿歌《布柔哟》(布柔土族语,即小牛犊)是一首寓言性歌曲,叙述一头母牛带领它的小牛犊上山吃草,因牛为遭遇狼群保护小牛被恶狼吃掉的故事。
小牛唱:
阿妈哟,阿妈哟
滩里的牧草长的矮
滩里的牧草长的硬
滩里的泉水浑又浑
滩里的泉水不好喝
小牛不听大人的话,擅自上山,遭到恶狼袭击,母牛为救小牛与狼群拼死搏斗,结果小牛脱险,母牛被狼吞噬。小牛寻来觅去,只找到母牛的白骨、红血、黑皮,它悲惨的唱道:
阿妈哟,阿妈哟
白的白的是什么呀?阿妈哟
红的红的是什么呀?阿妈哟
黑的黑的是什么呀?阿妈哟
土族儿歌哲学内涵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