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铝土矿和新材料一体化项目建议书
浙江大学苏州工业技术研究院
节能材料开发与转移中心
2012年3月11日
目录
第一章总论……………………………………………………
第二章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
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项目提出的背景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
优势互补,产学研结合
第三章拟实施项目生产项目及市场需求预测
第四章设备方案
第五章劳动保护和环境保护
第六章规模生产所需条件
第七章财务评价
第一章总论
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发电、铝土矿和新材料一体化项目建议书
项目建设单位组成:浙江大学苏州工业研究院节能材料开发与转移中心并浙江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研究所以自有知识产权参与项目运营,提供核心技术支持。
项目拟建地点:广投集团公司旗下电力供应充沛的工业园区
项目概况及实施的依据与范围
耐火材料行业基本情况
耐火材料是指耐火度在1580℃以上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包括天然矿石(耐火原料)及按照一定的工艺制成的各种产品(耐火制品),具有一定的高温力学性能、良好的体积稳定性。耐火材料是钢铁、有色金属、建材、化工、电力等行业的基础材料,是高温工业热工装备的重要支撑材料。耐火材料工业的科学进步与技术发展对高温工业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耐火材料在钢铁、建材、有色金属、化工、电力等工业中应用广泛,其中钢铁工业消耗约占70%。
行业世界耐火材料消耗所占比例
钢铁 70%
水泥 7%
陶瓷 6%
玻璃 4%
化工 4%
有色金属 3%
其它 6%
项目实施的依据
高温行业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都离不开高档的、功能化的耐火材料, 影响耐火材料行业发展的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为:《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7年本)》、《钢铁产业发展政策》、《耐火材料产业发展政策》(建议稿)。《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7年本)》将
“优质合成、不定形耐火材料生产”列为鼓励类项目。《耐火材料产业发展政策》(建议稿)指出,当前我和产品结构等方面与相比差距较大,耐火材料“普通产品比重大,优质、节能、长寿、环保型产品少”,提出产业发展的政策目标是,促进产品结构调整,实现普通产品大幅度下降,大幅提高“更长寿、更节能、无污染、功能化的新型绿色耐火材料产品”, 发展节能型经济,“推广扩大使用不定形耐火材料和不烧制品”,“到2010年,不定形耐火材料占耐火材料总量的40%,2020年达到60%以上”。同时,“鼓励有综合实力的企业发展耐火材料总包等先进的营销模式”。
项目实施的范围
本项目以低碳经济时代高能耗行业急需发展的新型节能减排材料为企业发展导向,建成后将以高温节能耐火材料、新型特种陶瓷材料、节能烘烤系统的研发和销售以及窑炉设计、安装、改造为主营业务,研制、生产和销售定型、不定形耐火材料,功能耐火材料及配套机构,并承担各种热工设备耐火材料的设计安装、施工服务等整体承包业务。
第二章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
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建设公司概况:
浙江大学是中国著名的高度学府,其科研综合实力居国内前列。浙江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简称"工研院")成立于2009年4月,是浙江大学为了更好地发挥研究型大学交叉集成创新优势, 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战略新兴产业的重大战略举措。工研院围绕国家和区域工业的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先进集成技术需求,致力于创新发展新型政产学研合作机制与模式,集聚国内外创新资源,建设符合综合性研究型创新型大学特点的工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主动对接国家战略部署和地方工业发展目标,推进工业技术开发与创业孵化的紧密结合,实现工业技术转移与风险投资的紧密结合,加快国内外工业科技成果的集成化、产业化和国际化步伐。浙大苏州工研院由浙江大学与苏州高新区共同建设,节能材料开发与转移中心是浙大苏州工研院下属的重点研究中心之一,中心建设依托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系、浙江大学测试中心和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核心人员来自材料系无机非金属材料研究所,该所目前承担了无机非金属材料学科的主要教学和科研任务,具有一支人员配备合理、事业心强并极具开拓创新意识的教师队伍。教职工22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及高级工程师10人,博士学位获得者7人,具有高级职称人员的平均年龄在40岁左右。该所是一个以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相结合的综合性研究所,曾多次被评为浙江大学十强研究所。研究所目前以光电功能材料的基础及应用、纳米材料的基本理论与产业化、新型建筑材料、无机生物材料、材料工程控制、计算材料学及结构/隔热一体
发电、铝土矿和新材料一体化项目建议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