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考复习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第10课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一、五四爱国运动
1、导火线:巴黎和会拒绝了中国人民的正义要求(反映出的实质问题:“弱国无外交”)
2、时间:1919年5月4日
3、过程:北大等校三千多人在陈独秀和李大钊的领导下发动五四运动。
4、性质: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5、口号:①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反帝反封建的性质);②取消“二十一条”;③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④惩办卖国贼曹汝霖等人。
6、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起领导作用
7、发展:工人罢工(主力),商人罢市,支持学生(先锋)斗争。→五四运动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也说明北洋军阀不得民心。
8、结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了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9、意义: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10、“五四”精神:“五四”精神是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的精神。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时间:1921年7月
2、地点:先在上海秘密召开,后在嘉兴南湖召开。
3、参会人员: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人,共产了大会。
4、标志:中国共产党成立了。
5、内容:大会通过了党的纲领,纲领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大会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大会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选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5、意义:中国共产党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第11课北伐战争
一、黄埔军校的建立
1、时间:1924年5月
2、背景:中国国民党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国民党和共产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领导了国民革命运动。
3、全称: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
4、创建人、校总理:孙中山;校长:蒋介石;政治部主任:周恩来
6、目的:通过培养有理想、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新一代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
7、意义: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二、北伐战争
1、时间:1926年7月
2、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
3、北伐对象:吴佩孚(左下)、孙传芳(右下)、张作霖(上)
4、主要战场:湖南、湖北
5、北伐总司令:蒋介石
6、铁军:国民革命第四军(由叶挺独立团领导获得)
7、叶挺独立团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敌军败退武昌。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
8、主要成果: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任务尚未完成,双半社会性质未改变。
9、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10、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这两个反革命政变的爆发标志着第一次国民革命战争失败(国共第一次合作失败)。
11、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它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革命运动。
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一、南昌起义
1、背景/原因:国民党实行血腥屠杀政策。
2、时间:1927年8月1日(建军节)
3、领导人:周恩来、贺龙、朱德、叶挺
4、过程:几位领导人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占领南昌城,但在南下广东时受挫。
5、历史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6、为什么南下广东?——广东革命基础好
7、八七会议:
(1)时间:1927年8月7日
(2)中国共产党在汉口召开会议,通过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并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会后,派毛泽东回湖南领导秋收起义。
二、秋收起义
1、时间:1927年9月
2、地点:湘赣
3、领导人:毛泽东、朱德、陈毅
4、过程:起义开始时,他们攻占了一些县城,工农革命军损失严重。毛泽东分析了敌强我弱的形势,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并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5、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三、井冈山会师
1、时间:1928年4月
2、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队伍和湘南武装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的工农革命军会师。并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由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这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
3、历史意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
4、为什么选择到农村去建立革命根据地?——农村是薄弱环节,在双半社会中,农民占大多数,是中国
2017年-中考历史八上复习提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