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专业:国际经济贸易
题目: FDI对浙江服务业内部结构的影响分析
引言
20世纪中叶以后世界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是以服务业和服务贸易为主要内容的服务经济迅速崛起。虽然近年来浙江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但工业仍然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根据产业结构理论和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当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时,第三产业比重应逐步超过第二产业,进而由“工业化”转向“服务化”。从这点来看,浙江省的产业结构发展要落后于经济总量的发展,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但是,第三产业的发展是历史必然的趋势,浙江对第三产业的投入也是年年攀高,我们可以相信,第三产业是有可能超过第二产业成为浙江省最重要的经济来源。鉴于此,我们有必要深入分析、研究第三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与一般趋势以引导其进一步发展。第三产业作为种类繁杂的庞大部门,深入分析、研究其发展,必然涉及其结构。本文即以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历年来浙江省引进的外资与相关的经济指标,深入探讨第三产业内部结构长期演变的规律与一般趋势,以及在外资的引进下第三产业各行业的转变情况,总结出FDI对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并提出促进服务业的相关意见。
一、服务业的内涵界定
关于服务业的定义,国内外学术界一直存在不同的见解。概括起来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界定服务的内涵,把从事生产、经营符合服务内涵的行业称之为服务业。另一种定义是排他性定义,把不能划分为第一、第二产业的产业部门都称为服务部门。
日本学者江见康一(1976)把服务业分为资本密集型服务业和劳动密集型服务业,石崎唯熊氏(1960)按服务的职能提出第三产业五大分类法。
(1970)依据罗斯托经济发展阶段理论提出了三部门分类法,即新兴服务部门、补充服务部门和传统服务部门。Singelman(1978)按照服务的功能提出的四类分类法,即:流通服务、生产者服务、社会服务和个人服务。
我国学者黄少军(2003)在综合国外服务业经济学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四类分类法,即经济网络型服务、最终需求型服务、生产者服务和交易成本型服务[1]。
李江帆(2000)依据经典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研究认为第三产业生产的产品有:精神型服务产品(教育、科研、技术、文艺等服务)和非精神型服务产品(医疗、交通、旅游业、商业、通讯等服务)[2]。
二、FDI与服务业的相关理论
国外学者对于FDI与服务业的理论研究比较多,并且在产业结构方面也有所涉及,而国内学者除了大量的思辨性的、概念性的论述之外,有理有据的实证性的研究并不多见。以下摘要的几个理论主要是以国外学者研究为主,不过在FDI与服务业贸易方面我国国内学者李慧中教授率先提出了服务业与FDI的产业内贸易理论。
(一)库兹涅茨的现代经济增长与结构转变理论
库兹涅茨(1971)研究现代经济增长过程中结构转变。他认为,十余个目前的发达国家是集中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至七十年代进入现代经济增长过程的,经济的整体增长与结构转变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他指出,现代增长必然会在生产体系内部各部门增长速度中形成颇大差别,从而,正在经历着这种增长的经济的生产结构,必然会发生迅速变化。如果不去理解和衡量生产结构中的变化,经济增长是难以理解的[3]。
从此角度,他认为,现代经济增长是以一国行业产值结构的迅速变动以及劳动就业部门比重的迅速变化为特征的。他指出,发达国家服务部门中,贸易和金融、政府与国防、专业性服务三类部门占据较大份额。服务业劳动生产率较低且需求较旺是在国民生产量中比重上升的主要原因。总之,他得出,服务部门比重增高并没有对经济增长带来负面影响。
(二)富克斯的服务经济理论
富克斯(1987)以美国为例,分析服务业就业人数增长情况及其原因。他所定义的服务业包括批发和零售商业、金融保险和不动产、企业性服务等。他认为,就业变化的主要解释是,服务部门每人产值的就业增长要比其他部门慢得多。也就是,一定量产品所需的劳动量减少在农业部门和工业部门比在服务部门快[4]。
富克斯另外阐述了服务业产值和就业的周期性波动的影响。得出的结论是:在商业周期中,服务部门的总产值和就业比工业部门稳定,但服务部门的生产率则趋于不稳定。服务业的产值稳定原因归因于服务不能贮存,避免了存货速度变化而造成的产值的上下波动。其产值和就业在商业周期内相对稳定,但每人产值却出现相当大的周期性波动。
他还提出,服务产出是否应考虑服务质量问题,服务行业的生产率的计量是否应纳入顾客方面的因素等等。
(三)“雁行形态”理论
日本经济学家赤松要是雁行形态理论的首创者。赤松要在对明治初年以后产业发展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即日本某一产业的发展“通常依次经过进口、生产和出口等各阶段,据此我们可将这一
FDI对浙江服务业内部结构的影响分析【文献综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