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舞蹈论文
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终身教育的开端。
舞蹈课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舞蹈教学通常以芭蕾基训、幼儿舞蹈、民族民间舞为主要内容,以培养学生针对学龄前儿童舞蹈教育的能力为主要目标。因此,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的舞蹈教学注重素质教育与愉悦教育并重的原则,强调身体多方位训练,强调民族性与通俗性结合、多元性与趣味性结合、自娱性与训练性结合。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具备一定的舞蹈所需身体素质和能力,掌握一定的舞蹈素材和幼儿舞蹈表演、创编及教学的技能。
学前教育舞蹈教学既然是为了培养学生今后从事学龄前儿童舞蹈教学的素质和能力,那就不同于其他类型的专业舞蹈教学。
学前教育专业中的舞蹈教学,应从舞蹈学习所需要的身体基本形式、动态和心理素质入手,着重提升学生在学习舞蹈过程中对自身生理与心理的支配能力和艺术素质,使学生对舞蹈有较为敏锐的辨别力、接受力和表现力,能够辨识不同舞种的动作特色和要领,能够创编一般题材的儿童舞蹈,为学生走入社会从事学前教育舞蹈教学工作筑路铺石。然而,目前的学前专业舞蹈教学仍处在探索调整的阶段,有许多亟待改善的现状和需要解决的教学问题,需要我们通过教学实践和研究来妥善解决。
一、学前教育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及学习目标不够明确
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首先要遵循舞蹈教学的基本规律,其次要结合学前儿童心理和身体发展的特征,科学设计教学大纲和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正所谓“师明则生聪,师暗则生昏”。
在教学中让学生明白:通过舞蹈课的学习,一是获得良好的舞蹈专业素质和专业素养(例如芭蕾基训、芭蕾舞基础知识、民族民间舞基础知识等);二是掌握各个舞种的肢体语言元素和组合素材(例如民族民间舞基本技能、幼儿舞蹈等);三是具有从事学前儿童舞蹈表演、创编及教学的能力。
在实际教学当中我们发现,多数学生一接触到舞蹈学习总是觉得基本训练技术含量不足,训练时间不够,或者认为儿童舞蹈教学规律和心理方面的内容及儿童舞蹈创编在舞蹈学习中无足轻重,对这些内容学习兴趣不浓,却特别喜欢成人表演型的舞蹈学习和创编。这种现象很容易使学生的舞蹈学习和训练朝着成人成品舞学习和普通舞蹈创编方向发展,而偏离学前教育和学前舞蹈教学的总体目标。
(二)学生身体基本条件的局限
舞蹈是以人体动作为表现手段的一门艺术,要求个体具备良好的舞蹈运动素质,包括力量、柔韧性、灵敏性等。因此,它对人体的基本条件要求是很高的。西安美术学院教育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进校前大多未接受过舞蹈专业训练,错过了身体运动素质培养的最佳时期。笔者曾教授过的一个班有28名学生,其中只有两人进校前学过舞蹈。对于学习舞蹈来说本科学生年龄偏大,基本都在18至20岁,骨骼生长发育已经定型,身体缺乏柔韧性和灵活性,这是学前教育舞蹈教学中最大的障碍之一。针对这种现状,本科学生的舞蹈教学内容既要尽可能满足舞蹈学科体系的要求,又要尽可能符合学生身体机能的现状,教学中就必须降低基本功训练的强度,简化组合难度。同时,教师还要大量使用鼓励学生的教学手段,以免挫伤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
(三)教学课时少,教学任务难以完成
学院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按教学大纲要求为每周两课时,每学期教学共18周。课时少,教学内容多,两者之间的矛盾相当突出。为了解决问题,教
学前教育舞蹈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