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目录
序言⋯⋯⋯⋯⋯⋯⋯⋯⋯⋯⋯⋯⋯⋯⋯⋯⋯⋯⋯⋯( 1 )
引言⋯⋯⋯⋯⋯⋯⋯⋯⋯⋯⋯⋯⋯⋯⋯⋯⋯⋯⋯⋯( 1 )
第一章中国戏剧的文化考察⋯⋯⋯⋯⋯⋯⋯⋯⋯( 1 )
一、中希文化对戏剧的不同影响⋯⋯⋯⋯⋯⋯⋯⋯⋯( 2 )
(一) 两种文化氛围中的戏剧发展⋯⋯⋯⋯⋯⋯⋯( 3 )
(二) 中国戏剧产生较晚的文化考察⋯⋯⋯⋯⋯⋯( 7 )
二、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戏剧的作用⋯⋯⋯⋯⋯⋯(10)
(一) 中国传统文化的非戏剧化⋯⋯⋯⋯⋯⋯⋯⋯(10)
(二) 中国传统文化强求戏剧载道⋯⋯⋯⋯⋯⋯⋯(13)
(三) 中国传统文化对戏剧的格律化⋯⋯⋯⋯⋯⋯(19)
三、中国两种文化对戏剧的交错影响⋯⋯⋯⋯⋯⋯(25)
(一) 中国异端文化与中国戏剧⋯⋯⋯⋯⋯⋯⋯⋯(25)
(二) 中国两种文化与中国戏剧⋯⋯⋯⋯⋯⋯⋯⋯(29)
1
书
中
国
文
化
与第二章中国戏剧的民族精神⋯⋯⋯⋯⋯⋯⋯⋯⋯(36)
中
国
戏
一、戏剧精神与世推移⋯⋯⋯⋯⋯⋯⋯⋯⋯⋯⋯⋯⋯(37)
剧
(一) 戏剧精神与时代精神⋯⋯⋯⋯⋯⋯⋯⋯⋯⋯(37)
(二) 民族精神与戏剧精神⋯⋯⋯⋯⋯⋯⋯⋯⋯⋯(38)
二、戏剧之形与戏剧之神⋯⋯⋯⋯⋯⋯⋯⋯⋯⋯⋯⋯(39)
(一) 中国戏剧的形神关系⋯⋯⋯⋯⋯⋯⋯⋯⋯⋯(40)
(二) 中国戏剧的形神处置⋯⋯⋯⋯⋯⋯⋯⋯⋯⋯(42)
三、主题精神与戏剧题材⋯⋯⋯⋯⋯⋯⋯⋯⋯⋯⋯⋯(44)
(一) 主题与题材的有限与无限⋯⋯⋯⋯⋯⋯⋯⋯(44)
(二) 中国戏剧主题与题材的来源⋯⋯⋯⋯⋯⋯⋯(47)
四、戏剧精神与戏剧形象⋯⋯⋯⋯⋯⋯⋯⋯⋯⋯⋯⋯(50)
(一) 戏剧精神与戏剧形象的艺术关系⋯⋯⋯⋯⋯(50)
(二) 中国戏剧的语言形象⋯⋯⋯⋯⋯⋯⋯⋯⋯⋯(52)
(三) 中国戏剧的音乐形象⋯⋯⋯⋯⋯⋯⋯⋯⋯⋯(57)
(四) 中国戏剧的角色形象⋯⋯⋯⋯⋯⋯⋯⋯⋯⋯(61)
第三章中国戏剧的民族情感⋯⋯⋯⋯⋯⋯⋯⋯⋯(66)
一、戏剧充分体现人的思想感情⋯⋯⋯⋯⋯⋯⋯⋯⋯(67)
(一) 情感的压抑与释放⋯⋯⋯⋯⋯⋯⋯⋯⋯⋯⋯(67)
(二) 情感构成戏剧的艺术世界⋯⋯⋯⋯⋯⋯⋯⋯(69)
二、情感创造丰满的戏剧形象⋯⋯⋯⋯⋯⋯⋯⋯⋯⋯(71)
(一) 戏剧形象的情感维护⋯⋯⋯⋯⋯⋯⋯⋯⋯⋯(72)
(二) 戏剧形象的情感异化⋯⋯⋯⋯⋯⋯⋯⋯⋯⋯(74)
2
目
三、情感构成戏剧形象的真善美⋯⋯⋯⋯⋯⋯⋯⋯⋯(77) 录
(一) 真善美与戏剧风神⋯⋯⋯⋯⋯⋯⋯⋯⋯⋯⋯(78)
(二) 中国戏剧情感化的历程⋯⋯⋯⋯⋯⋯⋯⋯⋯(81)
第四章中国古典曲论的民族特性⋯⋯⋯⋯⋯⋯(85)
一、中国古典曲论的理论体系⋯⋯⋯⋯⋯⋯⋯⋯⋯⋯(85)
(一) 曲论体系之专著⋯⋯⋯⋯⋯⋯⋯⋯⋯⋯⋯⋯(86)
(二) 曲论体系之序跋⋯⋯⋯⋯⋯⋯⋯⋯⋯⋯⋯⋯(89)
(三) 曲论体系之论曲诗词⋯⋯⋯⋯⋯⋯⋯⋯⋯⋯(93)
(四) 曲论体系之自报家门⋯⋯⋯⋯⋯⋯⋯⋯⋯⋯(99)
(五) 曲论体系之戏曲散论⋯⋯⋯⋯⋯⋯⋯⋯⋯⋯(103)
二、中国古典曲论的思维模式⋯⋯⋯⋯⋯⋯⋯⋯⋯⋯(112)
(一) 曲论思维的会意性⋯⋯⋯⋯⋯⋯⋯⋯⋯⋯⋯(112)
(二) 曲论思维的游移性⋯⋯⋯⋯⋯⋯⋯⋯⋯⋯⋯(116)
(三) 曲论思维的随意性⋯⋯⋯⋯⋯⋯⋯⋯⋯⋯⋯(122)
(四) 曲论思维的综合性⋯⋯⋯⋯⋯⋯⋯⋯⋯⋯⋯(126)
三、中国古典曲论的理论价值⋯⋯⋯⋯⋯⋯⋯⋯⋯⋯(131)
(一) 确立戏曲的正统地位⋯⋯⋯⋯⋯⋯⋯⋯⋯⋯(131)
(二) 追求戏曲的社会功利⋯⋯⋯⋯⋯⋯⋯⋯⋯⋯(133)
(三) 索求戏曲的本事之隐⋯⋯⋯⋯⋯⋯⋯⋯⋯⋯(134)
第五章中国戏剧的艺术实现⋯⋯⋯⋯⋯⋯⋯⋯⋯(139)
一、戏剧对象系统的艺术实现⋯⋯⋯⋯⋯⋯⋯⋯⋯⋯(140)
(一) 剧本追求的语言效果⋯⋯⋯⋯⋯⋯⋯⋯⋯⋯(141)
3
中
国
文(二) 剧本追求的人物效果⋯⋯⋯⋯⋯⋯⋯⋯⋯⋯(142)
化二、戏剧创造系统的艺术实现⋯⋯⋯⋯⋯⋯⋯⋯⋯⋯(148)
与
(一) 戏剧作家的时代使命⋯⋯⋯⋯⋯⋯⋯⋯⋯⋯(148)
中
(二) 戏剧演员的艺术使命⋯⋯⋯⋯⋯⋯⋯⋯⋯⋯( )
国 150
戏三、戏剧接受系统的艺术实现⋯⋯⋯⋯⋯⋯⋯⋯⋯⋯(158)
剧(一) 戏剧观众在艺术实现中的作用⋯⋯⋯⋯⋯⋯(158)
(二) 戏剧观众的艺术消费与艺术生产⋯⋯⋯⋯⋯(160)
(三) 构成戏
《中国文化与中国戏剧》戏剧史-研究-中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