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大环内酯类及林可霉素类抗菌药.ppt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1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大环内酯类及林可霉素类抗菌药
主要内容
大环内酯类发展简介
1
大环内酯类作用与机制
2
大环内酯类药动学特点
3
大环内酯类应用及代表药
4
林可霉素类作用与药动特点
5
林可霉素类应用与不良反应
6
大环内酯类抗菌药发展简介
大环内酯类(macrolides)抗生素是一类因具有14、15、16 元大环内酯环的抗生素。
第一代:1952年第一个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问世,后相继发现麦迪霉素、螺旋霉素、竹桃霉素、交沙霉素及吉他霉素等。
第二代:因第一代抗菌谱窄、不良反应大(胃肠道反应及肝损害多见)、耐药性等问题,70年代起陆续发展了第二代半合成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以阿奇霉素、克拉霉素为代表。
第三代:近年已发现不引起耐药的酮基大环内酯抗生素。2006-12-6 安万特公司成功研发第一个第三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泰利霉素( Telithromycin,商品名:Ketek),但发现导致罕见视力损害和严重肝损伤。美国雅培公司正开发第二个第三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噻霉素(Cethromycin)。
大环内酯类抗菌药发展简介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按化学结构分为:
14元大环内酯类:红霉素、竹桃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等。
15元大环内酯类:阿奇霉素(唯一)。
16元大环内酯类:麦迪霉素、吉他霉素、交沙霉素、螺旋霉素、乙酰螺旋霉素等。
大环内酯类抗菌药作用及机制
与β-内酰胺类合用的争论:
大环内酯类为快效抑菌剂,能迅速阻断细菌蛋白质的合成,致细菌生长处于静止状态,细菌合成细胞壁的过程停止。而β-内酰胺类为快效杀菌剂,通过影响细菌细胞壁合成而起杀菌作用,故两者合用可能降低后者疗效。然而,这一传统观念近年受到越来越多临床医生质疑。
例如Waterer 等对他们1996 年1 月~2000 年7 月间收治的菌血症性肺炎链球菌肺炎患者的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联合应用β-内酰胺类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组明显提高了疗效。
大环内酯类抗菌药作用及机制
大环内酯类抗菌谱较窄,第一代主要对大多数革兰阳性菌、厌氧菌和部分革兰阴性菌(奈瑟菌、嗜血杆菌及白喉棒状菌)有强大抗菌活性。对嗜肺军团菌、弯曲菌、支原体、衣原体、弓形虫、非典型分枝杆菌等也具有良好作用。对产酶葡萄球菌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有一定抗菌活性。第二代药物增强了革兰阴性菌的抗菌活性。
大环内酯类通常为抑菌作用,高浓度时为杀菌作用。
大环内酯类抗菌药作用及机制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通过不可逆地结合到细菌核糖体50S亚基而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哺乳动物核糖体无50S亚基,故几无影响。
林可霉素、克林霉素和氯霉素作用机理与大环内酯类相同或相近,故合用时可能发生拮抗作用,也易使细菌产生耐药性。
大环内酯类应用及代表药
一、主要不良反应
:正常剂量下肝毒性较小,但酯化红霉素有一定肝毒性,如依托红霉素、琥乙红霉素,古只宜短期少量应用。同类药也有肝毒性反应。主要表现为胆汁瘀积、肝酶升高等,一般停药后可恢复。
:注射给药可引起局部刺激,故本类药物不宜肌注。静脉滴注可引起静脉炎,故滴液宜稀(<%),滴入速度不宜过快。克林霉素也有此类反应。该两类药应用时应严格按照说明书浓度配药并控制滴速。
。两者联用可致茶碱血药浓度异常升高而致中毒,甚至死亡,因此应避免联用或联用时应进行血药浓度检测(TDM)。
,以免引起心脏不良反应。
其次为皮疹、药物热、耳鸣和听力障碍等。
大环内酯类应用及代表药
二、代表药

适应症:
(1)作为青霉素过敏患者的替代药物,用于:①敏感菌所致的上、下呼吸道感染;②敏感菌引起的猩红热及蜂窝织炎;③白喉及白喉带菌者。
(2)军团菌病。
(3)衣原体属、支原体属等所致的呼吸道及泌尿生殖系统感染。
(4)其他:厌氧菌所致口腔感染、百日咳等。

大环内酯类及林可霉素类抗菌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aluyuw1
  • 文件大小1.99 MB
  • 时间2018-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