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禺
---中国剧作家、戏剧教育家
曹禺
曹禺(1910—1997),原名万家宝,字小石,出生在天津一个封建官僚大家庭里。“小宝贝儿”的绰号。“曹禺”是他在1926年发表小说时第一次使用的笔名(取自其姓氏“萬”的“草”字头+“禺”,谐音“曹禺”)。曹禺是“文明戏的观众,爱美剧的业余演员,左翼剧动影响下的剧作家”(孙庆升:《曹禺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这句话,大致概括了曹禺的戏剧人生。
第一节生平与创作道路
1、少年时代
曹禺于1910年生于天津一个官宦人家。祖籍湖北潜江。
他少年时代的生活是优裕的,家中颇为有钱,不用为衣食发愁。他父亲所处的地位,使他能经常随父母光顾各种娱乐场所与社交场合。
在娱乐场所,他经常与父母一起出入剧场,欣赏了众多戏剧艺术,如京剧、昆腔、河北梆子、山西梆子以及“文明戏”,也欣赏了当时一些著名京剧演员的演出,如谭鑫培、刘鸿声、秦哈哈等。
在社交场合,他常常被父亲带进当时民国政府首脑机关的所在地中南海,接触了众多达官显贵。
谭鑫培
1917年5月10日,中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谭鑫培逝世。据说,电影《梅兰芳》里王学圻扮演的十三燕,原型就是谭鑫培。他创始的谭派是流传最广、对后世影响最大、枝叶最为繁茂的一个艺术流派。在当时的北京,他有“伶界大王”的美誉。
武生,戏报上书“小杨猴子”,很能叫座。28岁成为内廷供奉,常在宫中演唱,声誉更隆。1912年,杨小楼首次赴上海,连演40天,戏目不重。1921年,崇林社编排《霸王别姬》,1922年旧历正月,在第一舞台首演。此后,每有大义务戏,总是以杨小楼、梅兰芳的这出《霸王别姬》为压台大轴。“七·七”事变后,北平沦陷,杨小楼再不公演。被誉武生宗师
杨小楼
龚云甫
他的嗓音清脆而苍劲,善用“脑后音”,演唱技艺精湛,在老旦唱腔中揉合了青衣腔,刚柔相济,缠绵蕴藉。身段表情细腻传神,能以老旦戏唱大轴,对后世影响很大。代表剧目有《钓金龟》、《行路训子》、《徐母骂曹》等。宗其艺者有文亮臣、卧云居士等。李多奎得其传授。
曹禺(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