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王铎草法赏析.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王铎草法赏析
王铎《杜陵秋兴诗卷》局部
王铎书法从法帖和学古入手,曾自谓:“予从事此道数十年,皆本古人,不敢妄为,故书古帖如登霍华,自觉力有不逮”“书不师古,便落野俗一路。”王铎的书学路径应为当下涉古不深者以启示。我以为,传世经典作品当一生相守,不离不弃,深入探讨挖掘开采,必有大用。《杜陵秋兴诗卷》是王铎55岁所作,风格独特,具有独到的艺术特征。此作用笔成熟,变化丰富,也是王铎汲古累年精彩轨迹之再现。该卷起笔重落,逆锋入纸,顺势顿挫,使转分明,疾徐有度,含筋藏骨;墨彩酣畅,连绵起伏;纵横有象,形态万殊。《杜陵秋兴诗卷》当为习草书者的最好范本,就此作而言,王铎草法可从以下五方面论述。
一、湿笔法
从《杜陵秋兴诗卷》中诸字可见王铎对湿笔法运用相当娴熟。如“堞”字,折笔涩行,使线质绵里藏针,温润丰满,万毫齐力,有扛鼎之势。再如“泛泛清”三字相连,仍湿笔贯通,气息畅达。如“屋漏痕”,如“锥画沙”,如“虫食木”,如泉水涌动徐徐流走,似淌非淌,时迟时疾。
二、破笔、枯笔法
王铎多用长锋兼毫,干湿笔法交替。对于长锋笔来说,使转重按,枯笔很容易形成破笔,锋毫难以聚拢。如“头”“看”等字,枯笔线质苍老泼辣,雄强奔放,若干柴烈火,勃勃然豪气十足,茫茫然似飞沙走石,观之恰似沙尘飞扬,飘乎若定,若危若安,若即若离,若隐若现,这种笔意能让人产生虚幻的感觉。枯笔更能显示功力,书家首先应具备娴熟的用笔技巧,纵横牵掣,钩环盘纡,运用自如,不失规矩;其次应有沉静的书写状态,这种状态来自于个人的修为、阅历、人生历练,不仅有充沛的创作激情,而且有平和淡定、从容不迫的良好心态。王铎作为一代大家,他做到了,从他笔墨语言、线条挥洒中均能体味到对真善美的诠释。
三、涨墨法
王铎的涨墨在《杜陵秋兴诗卷》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是“山”“芦”“万”等字。“重若崩云,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孙过庭语)王铎行书条屏作品更为多见,有的达到了极致,几乎难识其字。涨墨的处理使作品产生分量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作品突显气势与活力,精神倍增,强化了视觉冲击力,改善目力疲劳,作品节奏得到了调整,韵律美增强,跌宕奇险生焉。
王铎《杜陵秋兴诗卷》局部
四、连缀法
此卷为王铎盛年所作,精力充沛,线条老到自然,趋于成熟,因此更显游刃有余,收放自如,落笔不失法度,张扬更显功力。每行有二字、三字、四字、五字、六字不等,均自然妥帖。或大小错落,或左牵右掣,体势大多向右下行。有的端庄,有的倾斜;或上右下左,或上左下右取势;或扁如踏死蛤蟆,鞠躬屈腿,或长如荡舟之桨,力冲斗牛。有的四字相连,如“已映洲前”“彩笔昔曾”等;有的三字叠加,如“笳请看”“吟望苦”等,看似一笔,气贯始终,仔细观察,字中时有新起笔画,但笔断意连。凡连缀之字,大多圆转较为常见,折笔偏少。此时的用笔切忌过于光滑,要稳住笔,把转折处交代清楚,保持疾徐有度,达到枯而不燥的墨韵效果。
五、对比法
墨色对比最为常见,“将浓遂枯,带润方燥”(孙过庭语)。王铎在此卷中运用得极好,干湿调节也有不同。有微湿稍蘸墨;有较湿,多用点墨;有极湿用涨墨。有此几种变化,丰富了用墨而又平添了几分“音符”的变化,多了几分和谐,强化了整幅作品的气韵和墨分五色的层次变化。浓墨的效果是沉重、敦厚,所流露的飞白显得苍拙苦涩,有老树枯藤之感。淡墨的效

王铎草法赏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unlai783
  • 文件大小77 KB
  • 时间2018-01-02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