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夏墨迹测验
浙江省精神卫生中心
XX
罗夏测验概述及发展历史
罗夏测验(Rorschach Test)是一种人格测验方法,在临床心理学中使用非常广泛。通过向被试呈现标准化的由墨渍偶然形成的模样刺激图版,让被试自由地看并说出由此所联想到的东西,然后将这些反应用符号进行分类记录,加以分析,进而对被试人格的各种特征进行诊断。
罗夏测验概述及发展历史
《心理诊断学》一书中正式提出。
他从1910年开始研究精神障碍对于知觉的影响,曾用许多画片测试,后又把画片改用墨渍图。他先在一张纸对折,并用力压下,使墨渍流到四面八方,形成形状不定但两边对称的墨渍图。
罗夏测验概述及发展历史
罗夏测试各种精神病患者,结果发现不同类型的患者,对同墨渍图会产生不同的反应。
随后罗夏又把众多墨渍图广泛应用于低能者、正常人、艺术家等人的测验,最后选定其中十张作为标准化的测验材料,并确定记分方法与解释被试反应的原则。
罗夏测验概述及发展历史
罗夏编制的这一墨渍测验法以知觉与人格之间存在着反映和被反映关系的基本假说为理论前提。
当主试要求被试描述自己在偶然形成的墨渍刺激中“看到了什么”并说出自己的知觉体验时,被试必然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进行反应。
在反应中,被试会无意地或不知不觉地将真实的自己暴露出来,有时甚至会反映出连自己也完全意识不到的某些人格特征。
罗夏测验概述及发展历史
罗夏测验概述及发展历史
罗夏测验在20世纪40-60年代进入应用的全盛时期,被列为临床心理学家的必修课。当时曾有必须具备某种资历方可使用该测验的不成文规定,许多临床心理学家以善用该测验为自豪。
罗夏测验概述及发展历史
Exner在1968年成立了罗夏基金会(后改为罗夏工作组),prehensive System)。
Exner将所有记分分成7大类,每类代表了一种相对独立的心理机能:①信息处理(信息接受);②认知转换(信息的转换和识别);③概念形成(对刺激物命名);④压力耐受与控制;⑤情绪;⑥自我知觉;⑦人际关系与人际知觉。
罗夏测验概述及发展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哈若沃等人针对罗夏测验只能个别测试的局限性,设计了团体墨渍测验。将图片制成幻灯射于银幕上,可使几百人的团体同时参加测验。随后他们把写出的反应改为选择法,当每一图片出现时,要求被试在预先拟定的10个反应中,选出他认为最适当的答案。后来,他们又把选择答案扩大到30个,并将其分为甲乙丙三组,要求被试必须在每一组中选一个,对映每一图片选3个反应答案,全部测验共选30个答案。但此法并未解决对结果解释方面的主观性问题。
罗夏墨迹测验理论及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