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湿疹、过敏的处理孕妇营养汤
培训师:全锦钢
婴儿湿疹起病大多在生后1~3月,6个月以后逐渐减轻,1--2岁以后大多数患儿逐渐自愈。一部分患儿延至幼儿或儿童期。病情轻重不一,皮疹多见于头面部,如额部、双颊、头顶部,以后逐渐蔓延至颏、颈、肩、背、臀、四肢,甚至可以泛发全身。其原因复杂,是一种过敏性皮肤病。婴儿皮肤发育尚不健全,最外层表皮的角质层很薄,毛细血管网丰富,内皮含水及氯化物比较丰富,故容易发生过敏反应。
(1)对牛羊奶、牛羊肉、鱼、虾、蛋等食物过敏
(2)大人过量喂养孩子,导致吸收消化不良,从而引起过敏
(3)吃糖过多,造成肠内异常发酵
(4)乳腺接触致敏因素或母亲吃了某些食品,通过乳汁影响婴儿
(5)肥皂、化妆品、皮毛细纤维、花粉、油漆的刺激
(6)日光、紫外线、寒冷、湿热等物理因素
(7)肠道寄生虫,体质下降易过敏
主要病因
临床分型
按皮肤损害分为三型
1、脂溢型:多见于1~3月的小婴儿,其前额、颊部、眉间皮肤潮红,被覆黄色油腻性鳞屑,头顶部可有较厚的黄浆液痂。以后,颏下、后颈、腋及腹股沟可有擦烂、潮红及渗出。其母孕期常常有脂溢性皮炎或较严重的痤疮。患儿一般在6个月后改善饮食时可以自愈。
2、渗出型:多见于3~6月肥胖的婴儿。先出现于头面部。除口鼻周围不易发生外,两面颊可见对称性小米粒大小红色小丘疹,间有小水疱及红斑,基底浮肿,片状糜烂渗出,黄浆液性结痂较厚。因抓痒常见出血,有黄棕色软痂皮。剥去痂皮后露出鲜红色湿烂面,呈颗粒状,表面易出血。如不及时治疗可向躯干,四肢及全身蔓延,并可以继发感染。
3、干燥型:多见于6个月~1岁小儿,或在急性亚急性期以后。皮肤表现为丘疹、红肿、硬性糠皮样脱屑及鳞屑结痂,无渗出,常见于面部、躯干及四肢伸侧面。往往合并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
怎样区别婴儿湿疹与痱子
起因不同
好发时间不同
好发部位不同
形态不同
湿疹
是由于小儿对某些物质如乳类、鸡蛋、鱼虾等敏感性比正常的婴儿高,有时吸入粉尘、花粉,吃番茄、橘子也会过敏。
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一般刚出生后几周的孩子最容易起湿疹。
面颊部、前额、眉弓、耳后
开始时皮肤发红,上面有针头大小的红色丘疹。
痱子
是由于出汗多,汗液排出不畅潴留于皮内引起的汗腺周围发炎。
夏季多发
多汗部位,如额部和颈部、枕部
其实是汗腺的轻度发炎,丘疹中央有小白点,常突然出现并迅速增多。
1、急性期起病急,皮肤表现为多数群集的小红丘疹及红斑,基底水肿,很快变成丘疱疹及小水疱,疱破后糜烂,有明显的黄色渗液或覆以黄白色浆液性痂,厚薄不一,逐渐向四周蔓延,外围可见散在小丘疹,也称卫星疹。面部皮肤可有潮红及肿胀。间擦部位如腋下、腹股沟、肛门周围等处可以受累并合并擦烂。如护理不当常有继发感染可泛发全身。此期病儿夜不能眠、烦躁不安,合并感染者可有低热。
2、亚急性期急性湿疹的渗出、红肿、结痂逐渐减轻,皮肤以小丘疹为主,时有白色鳞屑或残留少许丘疱疹及糜烂面。此时痒感稍见轻,可持续时间很长。可由急性期演变或治疗不当而来。
3、慢性期反复发作,多见于1岁以上的婴幼儿。皮疹为色素沉着,皮肤变粗稍厚,极少数可发生苔癣样化。分布在四肢,尤其四窝处较多。若发生在掌跖或关节部位则发生皲裂而疼痛。如果治疗不当,或在一定诱因下,随时可以急性复发,自觉剧烈搔痒。
发病过程
吃药?涂药?还是土办法?哪一种更适合宝宝呢?
宝宝的湿疹如果不是很严重,没有明显的红肿、瘙痒、烦躁,可以暂不用药,涂些有润肤作用的婴儿护肤品就可以了,但如果宝宝瘙痒症状很明显,小手又抓又挠,就该看医生和及时用药了。
湿疹用药——关于激素药
事实上,对于湿疹没有特效药,效果明显的外用药一定含有激素。我曾对激素药非常抵触,但是如果宝宝湿疹严重,直接影响到宝宝正常的生活比如睡眠质量呀,还是得给宝宝用一些激素药。我感觉小面积少量的使用是必要的,一方面,可以减轻宝宝的痛苦,另一方面少量使用的副作用其实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可怕。对于激素药,注射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口服,最轻微的是外用。但是如果是大面积长期使用,我是不敢接受的。医生给开的都是中效甚至强效的激素药,尤卓尔、艾洛松等,均不是婴儿专用药,其实婴儿只要使用弱效的激素药就可以了。我使用下来的经验是,弱效的激素药稀释(和保湿护肤的霜混合用)使用,比如肤乐霜,效果已经足够。
婴幼儿湿疹、小儿过敏的处理、孕妇营养汤幻灯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