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语言,现代汉语的形成、特点、地位,新时期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和任务,以及现代汉语课程的性质、任务和内容。激励学生热爱并学好应用汉语,为现代汉语的纯洁,规范而奋斗。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语言”、“现代汉语”、“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汉语方言”等基本概念以及现代汉语的特点。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时数]3学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一节语言概说
一、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1、符号性
2、体系性
3、语言的封闭性和言语的开放型
二、语言的功能特点
1、逻辑思维的符号
马克思说过,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
人类的逻辑思维离不开语言。人如果不会任何语言,就无法融入社会,成为健全的人;人类社会离不开语言。如果没有语言,就不成其为人类社会。
2、认知交流的媒介
语言哲学认为,语言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中介。
人们只有通过语言才能向别人介绍自己的见闻和感受、运用语言描述自己的直接经验和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人们也只有凭借语言才能了解世界,获得间接经验。语言可以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了解别人。如果没有语言,思想、认识和经验等都失去了重要的媒介。
3、智力开发的工具
4、文化传承的载体
5、信息处理的重点
6、民族心理的寄托
语言文字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被赋予了丰富而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
语言是构成民族特征的重要部分,并成为民族心理的寄托。
古人有所谓:“他乡遇故知”“乡音未改”“触物生情”等等说法,
都是古今共同的感情表达。
7、国家主权的标志
任何一个主权国家都有自己法定的语言文字。
都德的《最后一课》因为写出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语言“情结”而打动了亿万人的心。
所有的外交官不管外语多好,在外交场合都要使用本国的的民族共同语讲话。
因为这涉及到一个主权国家的独立和尊严。
三、语言系统的三要素
1、语音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形式。任何语言都是物质形式和意义内容的统一体。
人类的自然语言都是有声语言。
语音就是语言意义的载体。
内容只有借助语音的载负才能获得物质的外在形式。
所以说,语音是构成语言系统的“三要素”之一。
2、基本词汇
词是语言中可以自由运用的基本单位,是语音和语义的结合体。
词汇是所有离散的词语的集合,是载负语句内容的基本材料。
学习和掌握一种语言,就要掌握足够的词汇量。
所以说,基本词汇是语言的“三要素”之一。
3、语法
语法是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则和运用规律。
任何语言都有自己的一套语法系统。
语言的学习和运用、交流和理解都要建立在正确的语法规则之上。
所以说,语法是语言的三要素之一。
第二节汉民族共同语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和方言
一、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1、什么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在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方言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2、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是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形成的。从书面语资料来看,汉方言早在先秦时代就存在着一种共同语。在春秋这种汉族共同语称为“雅言”(〈论语·述而〉篇说,孔子读《诗经》《尚书》和《行礼》的时候是用“雅言”的。又《诗经》包括十五国风,而用韵却没有什么不同;孔子周游中原列国,也没听说要别人翻译,从这些地方看来,“雅言”无疑就是当时比较通行于交际场合的通语),从汉代起称为“通语(见扬雄《方言》),明代改称“官话”,辛亥革命以后又称为“国语”,新中国成立之后则称为“普通话”。
从历史的角度而言,现代汉语(共同语)是在近代汉语基础上形成的。从近代汉语的历史发展中可以看到,宋元以后有两种明显的趋势在北方话的基础上发生:一种表现在书面语方面,就是白话文学的产生和发展;一种表现在口语方面,就是“官话”逐渐渗入各个方言区域。
汉族在历史上长期用“文言”作为统一的书面语。这种书面语最初必定是建立在口语基础上的,但是后来同口语的距离越来越远,学习起来非常困难,能够使用的人只占全民中的极少数。因此,另外一种同口语直接相联系的书面语——“白话”就起来同“文言”分庭抗礼。这种“白话”就是我们现在的民族共同语而形成的主要源头。
宋元以来,用“白话”写的各种体裁的作品非常丰富,其中有像《水浒传》《儒林外史》《红楼梦》等许多文学巨著。这些作品的语言虽然都或多或少地带有地方色彩,但总的说来,基本属于北方话。它们流传到非北方话的区域,拥有广大的读者,并且促使非北方话区域的人也用“白话”来写作。因此这种白话文学大大促进了北方话的推广。
口语方面,大约在白话文学作品广泛流传的同时,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话
[教学目的和要求]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