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阅读技术类图书的思考(转载)
很多做编程朋友都喜好读书的。但为什么要读书?读什么书?读多少书?如何读书?这都成了很大的问题。我想就这些问题谈谈我自己的看法。注意,本文读者最好是那些时间不多,希望通过读一些好书能有大收获的朋友。如果那种只要是技术书都要去读读的朋友,你的精力和时间实在太多了,本文应该不适合你。
首先,在中国,程序员只能靠读书来提高自己的编程或设计能力,这本身其实是很无耐的,因为国内软件编程方向的教育已经远远落后于编程业的发展了。名师凤毛麟角,能够听到名师的课的人非常少。运气好,进了大学或者公司,有个高手师兄或者大牛同事带一带,成长会快些。否则,要想提高,除了读书,还真是没有别的办法。由于本人曾经做过数学教师,我很清楚,数学学习如果只是给你几本参考书,然后就能高考得高分,那是不可能的(你如果例外,只能说你是天才,没有普遍意义),但数学教育已经发展了不知多少年,特别中国这样以应试教育为主导的国家,数学是不需要好书只要有好的老师就可以出好的学生,而软件编程教育的师资就实在是不容乐观。而我想强调的是,读书永远没有好老师的好教学来得有效(注意需要强调“好”字)。因为老师和学生之间是有互动的,是在一个交流的气氛中学习,而不是读书的那种完全单方向的信息传递。现在有了网络视频录像,情况得到了很大改善。不过视频同样存在只能告诉你东西,而不能最快速的解决你碰到的疑问的单向信息传递问题。比如你看了一个视频学习如何用VS2008写一个“HelloWorld”程序,可是你始终找不到视频里提到的“解决方案资源管理器”(原因是之前你或别人无意将它关闭了),或许你费了很大力,终于明白在工具栏上有按钮或者菜单中可以打开它,但是你的挫败感就很强烈了,这对于初学者来说,是很不爽的。如果有个老师,或者旁边有个同学,这种问题几秒钟就能解决。再比如你看了策略模式的教学书或视频,可是为什么一定要用策略模式呢?我不可以用简单工厂吗?不可以用装饰模式吗?你的问题一个接一个,书中没有答案,答案只能依靠自己去想。如果你坚持去想,你会有“悟”通的一天,但是更大的可能是,算了,设计模式也太难了,以后再研究吧。因此我觉得多读书当然好,不过编程能力通过读书显然不是唯一,更不是最好的办法。不过就目前的国内现状来讲,读书或许是在你没有老师的前提下最好的提高途径,尤其是初学者,系统看一些好书,学习一项技术是很有必要的,只靠实际的做项目来提高极有可能会发展不全面(培训学校我不推荐,因为骗钱居多,好教师太难找)。
然后是读什么书的问题。现在很多过来的朋友都推荐了一些好书,这些好书大多是经过时间验证,的确是难得的精品,看看一些网上书店的排名和评论就大概知道好书是哪些。不过问题又来了,是不是这些书都适合我阅读呢。答案不是,并不是只要是好书就适合读者阅读的。从技术书的分类来看,简单的分就有程序设计、软件工程、数据库、网络、图形图像等等;从技术难度上分,就有入门读物、进阶读物、高级读物等;从写作形式上分,有教材类、论文类、休闲类等;从价位上,有10-30、30-60、60-90、90-抢钱没商量价等;从书的厚度或阅读时间来讲,有三天读完、两周读完、两月读完、半年读完、阅读三遍、终生阅读等分类;当然最重要的分类,即按书的写作质量来分,应该是垃圾书、一般书、可读书、精品书、绝对必读书等。换句话说,仅仅是告诉你,编程书好书有哪些是远远不够的,往往会让读者根本没办法去区别这个好书是不是适合自己,是不是应该要现在阅读,是否有必要全部读完。当然,商家是不会做这么
细致的分类的,没有什么商家会告诉你,本书是垃圾书,本书不适合低手阅读,本书太厚没时间不要读,本书很贵买前要慎重、本书只有三章可以一读等等。但作为读者,如果你没有这种多角度分类的思考去找书的话,你或许会迷失在书的海洋中,无以自拔。打个比方(尽管这个比方我已经打过很多次),GoF的《设计模式》的的确确是好书,但真的不是每个编程者需要去阅读的,至少不是一开始去阅读的,如果你是非面向对象程序员(比如嵌入式开发),你是关系数据库开发者(比如存储过程开发者),你是UI设计者(偏设计但涉及程序的那种),甚至你是面向对象编程初学者,我都建议你不要读它,真的没什么必要,只有等你真的已经达到一定的开发量了,真的有必要提高自己的编程和设计能力的时候再去阅读它。总结,一定要读经过时间检验的好书,但在这些好书中,需要分分类,需要多多思考自己是不是真的适合当前阅读。
接着,就是读多少书的问题了。好书很多,不是一本,不是十本,而是几十本上百本。有些书是全本都好,有些书是部分章节优,有些书有很强的时效性( )。是不是有必要把相同类型好书都读了呢?我看没什么必要。,你真有必要把这方面的
java自学心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