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哲学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包含的两个方面内容:
物质和精神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
思维能否认识或者正确认识存在。
物质:
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1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
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应。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源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
马克思的运动观和时空观:
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的静止。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物质运动与时间和空间的不可分割证明了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
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实践的概念,内容,形式: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
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等。
辩证法的总特征:(材料分析题)
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作为一个普遍的哲学范畴,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
事物的相互联系包含事物的相互作用,而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变化的基本趋势是发展。
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
三个规律:(材料分析题)
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唯物辩证法的体系中,对立统一是其实质和核心。
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唯物辩证体系的实质和核心,这是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
矛盾具有同一性和斗争性(两种基本属性)
矛盾还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分析法包含广泛而深刻的内容。例如,分析矛盾特殊性的方法,“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抓关键,看主流的方法,在对立中把握统一与同一中把握对立的方法,批判与继承相统一的方法等,都是矛盾分析法的具体体现。中国古代思想家和民间所说的“尚和去同”,“执两用中”,“举一反三”,“洞悉症结”等,都是人们常用的矛盾分析法。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一个量变额积累过程,没有量变的积累,质变就不会发生
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单纯的量变不会永远持续下去,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一方面,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阶段性和局部性的部分质变;另一方面,在质变过程中也有旧质在量上的收缩和新质在量上的扩张。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事物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交替循环,形成事物质量互变的规律性。质量互变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否定之否定规律:
事物内部都存在着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
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
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
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陈艳)马克思期末复习总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