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溢性角化病的发病机理及治疗.doc脂溢性角化病的发病机理及治疗
1 病因
脂溢性角化病好发于暴露部位,与日光照射有密切关系[1],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3],脂溢性角化病的发病具有一定家族性,遗传方式可能为常染色显性遗传[4]。研究发现生殖器官部位发生率较高和其HPV感染有关[5]。此外,脂溢性角化病患者往往有较高的甘油三酯和较低的高密度脂蛋白,血脂增加是否与脂溢性角化病有必然联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2 发病机理
SK的表皮细胞可以完成终末分化,细胞凋亡是其不可缺少的过程,受阻的分子学机制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
P21ura[9]通过免疫细胞和体外细胞培养的方法发现,脂溢性角化病患者皮损中P16全层皮肤表达,而且体外培养的表皮细胞在孵育3周后依然存活(正常<3紫翠宝石激光治疗效果良好,复发率低[22]。
,化学剥脱技术安全、有效,用于治疗色素性疾病疗效确切,配合刮除术治疗脂溢性角化病总有效率达100%[23]。也有学者局部应用含50%尿素的制剂治疗四肢和躯干部位的脂溢性角化病,疗效满意[24]。因此,化学剥脱剂是治疗脂溢性角化病的有效而无明显副作用的方法之一。
、位置较深的脂溢性角化病病例,选择激光治疗效果更好。姜萍等[25]采用Q开关倍频Nd:YAG激光治疗脂溢性角化病126例,治愈107例,不留瘢痕,痛苦小,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国外有报道[27]用532nm半导体激光治疗326例脂溢性角化病病,93%的患者一次性治愈,且没有明显的色素沉着和萎缩性瘢痕。
中医药疗法口服当归、赤芍、大黄、皂角刺等,联合外用全蝎膏,可以取得较好疗效[28]。
4 结语
脂溢性角化病的肉眼、病理、电镜及蛋白质和DNA水平上的研究均表明,脂溢性角化病既不同于正常又不同于恶性皮肤肿瘤的一种疾病,它与年龄、日光、血脂,部分与乳头瘤病毒感染有关,皮肤的老化可能导致其增殖、分化、凋亡出现障碍,老化的基因需要进一步研究。其的治疗方法以激光疗效较为满意,痛苦轻,副作用小,复发率低。
[3]Yeatman JM,Kikenny M,Marks R,The prevalence of seborrheic keratoses in an Austrakian population:dose expoure to sunlight play a part in their frequency[J].BrDermatol1997,137:411-4.
[4]郑凤兰,林元珠,梁祖琪,[J].中华皮肤科杂志,1994,27(2):96-97.
[5]Lee ES,R,Kang ed Sci,2001,16:679-22.
[6]Boulaire J,Fotedar A,Fotedar functions of the CDK2 cyclink inase inhibitor P21,de od Pathol,2003,16(9):869-78.
[8]Green CI,Khavari for molecular therapy of skin
脂溢性角化病的发病机理及治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