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高校博物馆“走出去”探析.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高校博物馆“走出去”探析.doc高校博物馆“走出去”探析
【摘要】随着中国文博事业的发展,高校博物馆已渐渐成为博物馆建设中的重要一部分,高校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不容小觑。虽然有着较强的科研实力和良好的校园氛围,高校博物馆在组建以后却总缺少社会和大众的关注。文章通过介绍国内校博物馆的基本情况,对高校博物馆走出去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想法。
【关键词】高校校博物馆走出去
高校博物馆的历史悠久,公元前290年左右的亚历山大博学园中的缪斯神庙被认为是西方最早出现的具有博物馆概念的建筑场所;近代意义上的第一个博物馆――英国阿什莫林博物馆,则是依附于牛津大学创建起来的;在我国,最早的中国人建立的博物馆――南通博物苑,也是张謇为通州师范学校将其作为附属机构而建立的。
随着改革开放,中国的文化事业也逐步同国际接轨,许多学校将目光投向了校博物馆建设。一些高校的博物馆是由院、系教学文物室扩建、改建而成,另一些则是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所建立的专题博物馆。进入21世纪,校园文化建设日益成为各大高校关注重点,校园博物馆的建设亦随之勃兴。
一、高校博物馆的基本情况
现阶段的我国高校博物馆三百余所,虽然数量目前在不断增加中,但是数量和规模却并不尽如人意。从总体数量与分布来看,我国高校博物馆分布范围较广,但极不均衡,以上海和北京数量最多,其余省市自治区呈零星分布。规模大、设施设备完备的高校博物馆仅有几十多所,基本上只有少数985和211的实力老牌高校会被人们所注意到。
从博物馆的展陈内容来看,我国高校博物馆的馆藏物大致分为三类:自然科学类、人文科学类和综合类。从整体水平来看,我国高校博物馆规模、质量不一,良莠不齐。有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建成占地近9公顷的博物馆,也有迎来了“亿元时代”的南京大学博物馆。但实际上高校博物馆多的是蜗居于学校的图书馆、教学楼的一隅,门庭冷落,无人问津。
现在高校博物馆也正处在不断发展的阶段,建设事业受到社会和政府的支持,各地相继成立地方高校博物馆联盟。上海于2008年率先成立高校博物馆联盟,北京的19所高校也于2012年成立了博物馆联盟,还有黑龙江的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以及在上海交通大学成立的全国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全国和地方高校博物馆联盟的成立推动了校博物馆的“走出去”,大部分的高校博物馆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高校博物馆的影响也在这些联盟的推动下由校内向校外不断辐射。
二、高校博物馆的特性
(一)专业性
高校博物馆首先是为了学校服务而存在的博物馆,其主题和馆藏藏品是以学校为基础,针对性强,专业性十足。以北京的高校博物馆为例,均是在本校拥有的资源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对社会大众开放的高校类博物馆。这些馆藏的展品首先是为本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服务,为师生们进行学习研究提供第一手的资料与实物便利。不过只注重校博物馆的专业性也是一种局限。虽然专业性强也许会对师生的专业学习十分有利,但是如果是一般群众进入馆内就会看不懂。因为高校博物馆的展出内容起点高,注重的是展品的科学意义和文化代表性,强调的是博物馆的科研价值和教学用途,展示形式单一,内容枯燥。虽然学术上的价值会得到高度评价,却没顾全社会不同层次的观众。这也表明了一点,如果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不对展陈内容和展馆设计以及讲解工作针对观众好好规划,那么就很有可能就会造成公众看不懂、不想看的消极心理,将博物馆的
“高大上

高校博物馆“走出去”探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ying_xiong01
  • 文件大小26 KB
  • 时间2018-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