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理西洱河文化长廊旅游项目规划及设计
大理西洱河文化长廊旅游项目
规划及设计
第一部分聚焦西洱河
第二部分西洱河现状问题与解决方案及特色展示
第三部分西洱河两岸战略发展控制规划
第四部分西洱河景区整体旅游规划
附录
丽江、凤凰、秦淮河案例及分析
第一部分聚焦西洱河
西洱河项目总体定位
“一大核心原则”
高度临水、亲水、占水,重塑西洱河两岸景观
“一个中心”
让西洱河“魂”归西洱河
“三大基本点”
让西洱河回归到历史
让西洱河回归到文化
让西洱河回归于市民
让西洱河回归到历史
历史造就西洱河,西洱河也创造了只属于“他”的独特历史记忆
[历史符号]
龙尾古城:大理七城中保存最完好的
天宝战争、德化碑:象征着民族团结、统一、和谐
让西洱河回归到文化
通过重塑西洱河标志性的古迹景点,并赋予其新的文化主题,重新树立西洱河旅游文化内涵,令其不仅可游可赏,更可品可读,意味隽永。
[文化符号]
天生桥:喜马拉雅山余脉与哀牢山脉交汇,一次自然的雄浑的“握手”
铁索桥:四大典故之唐标铁柱
锁水阁:以文兴楼
让西洱河回归于市民
还大理人民一条母亲河!实现市民情感
完整保留极具当地特色的原住民“日常”、“市井”生活
通过在水岸边大量“临水、亲水、占水”的建筑及景观处理手法,让市民、游客皆能充分亲近西洱河,让当地居民在此自然生息,与河形成真正亲密、息息相关的生活联系,让河流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民俗符号]
织网捕鱼、鱼鹰表演、渔民生活:打渔村
社戏、滇戏:水中戏台
淘米捣衣:沿岸设置多处延伸至河面的平台
聚合在一起的当地原住老人们:老年人活动中心
西洱河项目总体定位:
通过重塑滨河景观、重塑两岸景点、重塑配套设施
把西洱河两岸建设成:
具有典型白族建筑风格、浓郁地方特色
融现代文化水景工程为一体
集休闲、娱乐、度假、购物、餐饮等
多功能的旅游文化长廊
西洱河旅游文化长廊项目产品组合
“4+2”模式——4大旅游产品+2大旅游特色
4大旅游产品:赏自然+观古迹+思历史+听故事+品民风
2大旅游特色:(夜)游洱河+听风
西洱河整体形象解读
不同于丽江的小资温情
不同于凤凰的古朴风情
不同于秦淮河的婉约柔情
西洱河与生俱来
大山的野性、雄关的气魄
历史又曾赋予“他”民族的血性
南来北往商贾云集的繁荣古道文化
“他”的气质是阳刚的、雄浑的、雄性的
自然旅游资源
历史文化资源
民俗风情资源
西洱河旅游资源挖掘与评估
自然旅游资源
历史文化资源
民俗风情资源
<
百里洱海出海口——西洱河
生态泉水
江风寺一带有生态泉水,由苍山斜阳峰流下,泉水清甜,周围居民纷纷来此取水。
拟规划景点
洱河游船
整个景区规划以乘船游览作为主要线路,沿途停靠各个景点,是整个景区的游览重点。乘船由洱海自西,沿途景观尽收眼底。
寿康泉
建议将生态泉水加以保护,并以寿康泉命名,取其长寿安康之意,与龙尾城寿康坡恰可呼应。让游客可以感受大理的生态与环保。
自然旅游资源
历史文化资源
民俗风情资源
<
天生桥
喜马拉雅山余脉与横断山脉之间的一道天然分界,实乃天生奇观,为大理所独有。
三步两座城
天生桥西南面巨石分开处天然形成两座石城门,两门相隔仅三步之距,故称三步两座城。
拟规划景点:
石桥天生
将现有石桥加以改造,用石材或木材代替水泥作为防护措施,让游客体会当年天险的感觉,另外作为两大山脉交汇之地进行重点宣传,让游客感受造化之奇。
三步两座城
自然旅游资源
历史文化资源
民俗风情资源
<
■滨河花卉景观
西洱河两岸有着三角梅,柳树等已有植物,并可以考虑借助大理特有的植物资源,营造花卉景观。
拟规划景点:
■滨河观花
滨河两岸散布各种花卉,让游客感受美丽的大理,乘船游览西洱河,彷佛置身于大花园之中。
■花语园
将一些珍稀花卉和植物集中放置,挂牌管理,并加以介绍,既提供一个旅游景点,又增加了旅游的趣味性和知识性。
自然旅游资源
历史文化资源
民俗风情资源
<
■下关风
西洱河天生桥段,四季大风不断,下关有“风城”之美誉,属于西洱河特有景观。
■玉带云
■望夫云
拟规划景点:
■听风阁
利用天生桥段一年四季的大风,在旁建造听风阁。塔顶与四周悬挂风铃,并利用建筑学原理,错
云南大理西洱河文化长廊旅游项目规划及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