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中的孔子
德配天地,道冠古今;
删述六经,垂宪万世。
孔子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现山东曲阜)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1)、政治思想
孔子创立了以“仁”(即仁爱、爱人)为核心的道德学说,政治上主张“仁政”( “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都是他的做人准则。
2、孔子思想
2、孔子思想
(2)教育思想
重视教育的作用
提倡“有教无类”(一视同仁)
“诲人不倦”
“因材施教”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论语》十二章
①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
汉语翻译课文。
②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③积累成语、格言、警句。掌握其中的学习方法和态度等,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入感受《论语》精髓。
学习目标
《论语》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
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论语》
关于《论语》
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成
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大学》《论语》《中庸》《孟子》
知识链接“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
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因为《论语》中可以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处世方法。
论语十二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