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地形》说课稿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八年级(上)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等方面的基本国情,在这个基础上学习本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就顺理成章了。
2、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运用地形图,总结出我各级阶梯分界线的名称。
(2)理解山脉走向的概念,能确认几条重要的山脉走向和位置。
(3)知道中国的名山。
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读图分析、收集处理信息、团结协作、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学生讨论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使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同时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决心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学习的思想。
3、重点、难点的确立
本节课的核心是让学生认清中国地形的整体特征和我国的主要山脉,因此中国地形的特点和山脉分布是本课的重点。
而中国地势西高东低这样一个特点对气候、河流、交通等的影响是本课的难点,因为学生年龄偏小,对一些日常生活和所经历的现象不能很好的与理论知识相连接,因此对于这些问题需要老师进行指导,从而让学生能够总结出来。
二、教法分析(说教法)
教学不是向学生灌输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帮助者、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学过程的导演,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是教学的中心,是演员,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根剧初二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
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注意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尊和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
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三、学情分析(说学法)
1、学生特点分析:
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学习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综合分析法
四、说教学过程
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新课程的要求,教学思路总体设计如下:
【导人新课】通过前一章节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中国的人口分布东多西少,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分布不均呢?(学生思考后回答)
教师小结:造成这种分布状况是由多种因素影响而成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地形,今天我们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中国的地形。
【板书】第一节中国的地形
中国地形的第一个特点是从地势的角度描述的,所谓地势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换句话说也就是中国哪边高,哪边低的问题。
【读图】地图册P11 中国地形图
【指图提问】这是一张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图,图上不同的颜色代表着不同的海拔高度,请同学们看图中的陆高海深表。
中国的地形_说课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