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障儿童听觉言语训练
蒋洁
安徽省残疾人康复研究中心
听障儿童全面康复模式
以学前教育为基础,以听力干预、听觉言语训练、言语矫治等专项技术为支撑,促进听障儿童全面发展为宗旨的康复模式。
学前教育:
健康、社会、语言、科学、艺术
听觉言语训练(个别化教学):
听觉、言语、语言、认知、沟通
个别化训练与集体教学的关系
集体课教学为听障儿童提供同龄健听儿童共性的教育需求。
个别化训练为听障儿童解决由听力障碍引起的特殊发展需求(五大领域)
个别化训练的老师应通过观察了解孩子在集体课、生活中的表现出的能力问题,针对性的制定训练计划,以改善其不足能力。
听觉言语训练——听觉
最大限度开发和利用听障儿童的残余听力,尽量减少
听力障碍带来的不良影响。
养成听聆听的习惯
培养听障儿童感受、分辨、辨识和理解声音的能力
为听障儿童借助听觉获取语言、进行自然沟通,实现
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听觉训练的目的
听能发展的四个阶段
察觉:能察觉声音的存在与否
有声音、无声音、察觉环境的声音、感知语音、察觉语音的开始和结束、利用林氏六音测试加上无声、训练其听觉而非视觉。
分辨:分辨声音的异同
指音质、音质、音量、声音、长短、高低或元音、辅音的差异
辨识:能将声音与物体做联结
重复、指认或写出所听到的字、词或周遭环境的声音
理解:能知道说话的内容
遵循指令、理解声音的含义,回答与某一故事相关问题、
重述或改写故事、说出某字的反义词等
听能训练的主要内容
声音的察觉和辨识
林氏六音的察觉和辨识
听觉记忆
听觉描述
高级听能训练
听录音
噪音环境中的聆听
音乐训练
发展自主聆听技艺(跨听技巧)
电话技巧训练
感知声音的有无
教学内容:与儿童的生活环境相关且熟悉的,有意义的不同频
率和振幅的声源(自然声、玩具声、家用电子设备声、人体声、
语声、音乐、歌曲等)
教学目的:听障儿童刚刚配戴上助听设备,不能马上准确地捕捉声
音。在这个阶段要引导孩子听各种声响,进行大量的声音刺激,包
括不同音调、不同响度的声音让孩子仅使用听觉感知声音,判断声
音的有无。这种训练既可以提高聆听意识,也能帮助他尽快配合测
听和调机。
游戏活动:听声放物、听声搭积木、听声套圈、听声套筒、
听声拔珠、听声穿珠、听声嵌板、听声音举手等。
注意事项:察觉有声音、无声音、较小声音、声音的开始与结束、
林氏六音、给孩子听的声音要有意义。
林氏六音:m u ɑ i sh s
频率范围
m
250-500Hz
低频音
u
350-900Hz
ɑ
700-1300Hz
中频音
i
300-2500Hz
中高频音
sh
2000-4000 Hz
高频音
s
3500-7000 Hz
通过林氏六音察知能快速有效地检查儿童能否察觉到言语频率范围内的声音。
听觉言语训练幻灯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