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计划书
研究课题
大学生志愿服务意向性研究——以西安市高校为例
研究背景
志愿服务在社会服务、公共建设、环境保护、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大学生志愿者群体作为志愿服务队伍的主力军,近些年一直处于上升发展的状态。尤其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大学生志愿者群体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展示舞台,使其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长足的发展机遇,进入了蓬勃发展阶段。截止2010年12月5日第25个国际志愿者日为止,全国各级团组织规范注册的青年志愿者超过3124万人,由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35个省级协会、5000余个地市和区县协会、近2000个高校志愿者组织以及13万个志愿者服务站(服务中心,服务基地)组成的全国性青年志愿服务工作网络基本形成。
西安作为一个全国高等教育的高地,全市的在校大学生多达数百万人,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在西安具有广泛的基础和社会影响力。但在各项志愿服务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大学生的参与状况却不尽相同。以西安世园会为例,大学生志愿者报名热情异常高昂,有的学校甚至出现了十几选一的状况。而像社区服务方面的志愿者却无人问津,出现志愿者资源短缺的局面。是什么样的因素影响了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意向;志愿服务的组织方应当从哪些方面开展工作,吸引大学生参与到志愿活动中来;志愿服务的组织方如何根据自身活动开展的不同需要,挑选不同参与意向的大学生志愿者;大学生志愿者应当如何更好的正确认识自身参与志愿服务的目的和意义?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展了本次研究活动。
研究目的
志愿者事业的蓬勃发展发展引起各方广泛关注,大学生作为志愿服务队伍的主体,自然成为了学术界研究的重点。涌现出了大量研究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文章,但这些文章大多是针对志愿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制度层面建设的研究,缺乏对大学生自身有尤其是意向层面的探讨与研究。在大学生参与志愿活动的众多意向因素中,究竟哪些因素起到了主导作用?本项研究试图通过考察大学生参与志愿活动的众多意向,对比大学生参与热情较高和无明显参与热情的志愿活动区别,总结出影响大学生志愿活动参与意向的主导因素,帮助大学生志愿者更好的认识自身志愿行为,为志愿服务组织的组织运营提供指导性建议。
文献回顾(关于大学生志愿服务意向研究的相关信息及成果)
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的主要意向分类
按态度划分:利己型、利他型、多元复合型
按动机划分:奉献、体验、学习、社交、自我实现、实用、盲目(从众、
冲动)
按性质划分:积极、消极
按功能划分:价值功能、理解功能、增强功能、职业功能、社会功能、保护功能
按微观经济学划分:公共利益、个人消费、投资
影响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主要阻力因素:
社会因素、活动状况、时间限制、环境影响、条件限制、权益保障、缺乏认同、资源滥用
当前志愿服务的主要类别:
按英国学者史密斯划分:互助与自助服务、慈善与社会援助服务、参与、倡导与运动
按职能划分:环境保护、社会服务、大型活动
志愿者类别划分
按职权划分:可分为政策制定、直接服务及庶务类;
按时间划分:定时性、临时性;
按服务类型划分,可分类为福利类、教育类、文化类等;
按服务内容划分:行政性、专业性、辅助
针对大学生意向性引导的措施建议:
加强正面舆论宣传,弘扬志愿奉献精神;培育志愿服务文化正视志愿者的合理内在需要;建立健全志愿
大骨班研究计划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