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1
定陶县仿山镇中学
浪淘沙北戴河
俊霞孔珏
1
《浪淘沙•北戴河》
毛泽东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浪淘沙北戴河》
2
作者简介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著有《毛泽东选集》5卷,遗墨辑有《毛泽东书信手迹选》、《毛泽东题词墨迹选》.
3
写作背景
1954年,毛泽东在北戴河,一日时逢海滨风雨大作,浪涛翻涌,他顿起击水之兴,不顾身边警卫人员的劝阻,下海游泳,于风浪搏斗。上岸后意犹未尽,有纵笔挥毫,写下了这不朽名篇《》,展示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前无古人的雄伟气魄和汪洋浩瀚的博大胸怀,具有比《观沧海》更鲜明的时代感、更深邃的历史感、更辽阔的宇宙感和更丰富的美学容量。
4
一、复习提问:
1、什么是词?词牌?词题?
2、你所知道的词牌有哪些?
3、词有哪两大代表流派?代表人分别是?
豪放派,代表人辛弃疾,苏东破
婉约派,代表人李清照,秦观
5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的格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一千多个格式(这些格式称为词谱)。人们不好把它们称为第一式、第二式等等,所以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这些名字就是词牌。
有时候,几个格式合用一个词牌,因为它们是同一个格式的若干变体;有时候,同一个格式而有几个名称,那只因为各家叫名不同罢了。词的题目就是题目,和诗歌的题目之类一样。
比如沁园春雪,沁园春是词牌,雪是题目。
6
二、1、朗读要求:
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
2、字词质疑:
(1)标拼音:幽燕碣石萧瑟
(2)释词义:
幽燕碣石魏武都不见萧瑟秋风人间
(3)感知词的大意
7
翻译
大雨落在了幽燕,
滔滔波浪连天,
秦皇岛之外的打鱼船,
全被汪洋所遮没,
也不知漂去了哪边?
往事已有千年,
那时魏武帝曹操跃马挥鞭,
东巡至碣石吟咏过诗篇。
秋风瑟瑟到了今日,
人间却换了新颜。
一切都过去了,一种新的美已经诞生。
8
(三)赏析诗句领悟意境探究思考:
1、通过诵读,你感知这首词写了什么景?抒发了诗人怎样情感?上、下阕有什么不同?
2、上阕写景,都描写了哪些景物(意象),整幅画面有什么特点?
3、在写景上诗人运用了哪些写景的方法?
4、你认为哪些词用得好?说明理由。
5、下阕先写了什么?词人这样写的目的是?
6、你是怎样理解“换了人间”?
9
1、通过诵读,你感知这首词写了什么景?抒发了诗人怎样情感?上、下阕有什么不同?
这首词一开始就给人们展现出雄浑壮阔的自然景观。“大雨落幽燕”一句排空而来,给人以雨声如鼓势如箭的感觉;继之以“白浪滔天”,更增气势,写出浪声如雷形如山的汹涌澎湃,“大雨”、“白浪”,一飞落,一腾起,相触相激,更兼风声如吼,翻云扫雨,推波助澜,真是声形并茂气象磅礴,这情景较之曹诗中“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的晴日所见更令人惊心动魄。
上阕写景,望中所见,说的是空间;
下阕抒怀,心中所想,咏的是时间。
诗人歌颂今天的社会主义的美好。
10
浪淘沙北戴河27863049-课件(PPT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