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与欲望的审美张力
摘要:本文研究中文网络第一人”少君的网络文学之文学新精神:“个体精神”。从美国文化核心精神“个人主义”和基督教人文主义教派的影响,分析其网络作品个体精神”的源起。从个体意识的文学关照”和个体情欲的自然书写”两方面。论述其网络创作以突出的自我意识、本真的人性魅力和爱的哲学等与中国当代文学相比较而言的差异性特征,论析其网络文学对一贯以集体精神”为核心精神的中国文学带来的有益启示。
关键词:网络文学少君个体精神
少君,是一个应该被中文网络文学铭记的名字。他是全球中文网络文学的“第一人”:第一篇中文原创网络小说的作者,1991年4月他在美国网络上发表了全球第一篇中文原创小说《奋斗与平等》,并连续创作一百篇原创网络短篇小说合成“人生自白”系列,开了网络小说“自白体”的先河;他也是第一位评介网络文学的学者,在1998年10月中国作家协会召开的“北美华文作家作品研讨会”上,他首次向中国学界介绍了网络文学,根据会议发言整理的论文《华文网络文学》是国内第一篇关于中文网络文学的学术论文,网络文学因此首次进入中国学界的研究视野;他还是第一批成功进行商业化写作的网络作家之一,1999年至今,中国内地和台湾地区以及美国等各大出版社争相编辑出版多部他的网络作品。他率先引领了网络时代文学范式的两次重大变化:网络自娱写作和网纸两栖商业化写作;率先展示出网络时代的文学新精神:个体精神、游戏精神,为中国文学的创作规则和审美范本带来了有益补充和启示。
一、“个体精神”的源起
少君,本名钱建军,1960年出生于北京一个军旅之家,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学者。1988年,赴美国德州大学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学成后历任美国匹兹堡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员和美国TII公司副董事长。2000年,他退休归隐于美国凤凰城南山下,专事游历和写作。
本文的“个体精神”,指少君在网络自由写作语境中、在美国社会个人主义和宗教人文主义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其文学作品内在的以个体为本位,尊重个体价值,保障个体权利,维护个体尊严,推崇个体能力,强化个体自觉、个体自由的文化精神。少君网络文学的“个体精神”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最主要来自美国文化的核心精神“个人主义”和宗教“人文主义”的影响。
文艺复兴以来的各种思潮,都在强调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价值,要求个人意志和行为的自由,宗教改革中强调人的意愿和良知、商业竞争个人能力的合法化、科学探索的批判精神、启蒙运动中的理性信仰,都是美国成熟的“个人主义”的源头活水。“个人主义”的极端是利己主义,因为任何个人意志的充分满足必然会妨碍他人,那样的社会关系是难以为继的。所以,美国“个人主义”中还有很重要的部分就是“契约”精神,充分重视契约以组合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相互联系,从而形成了理性的个人主义精神。美国学者萨姆瓦指出,美国人的个人主义价值观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自主动机、自主选择、自力更生、尊重他人、个性自由、尊重隐私等。霍勒斯·卡伦认为,如果用一个词来表达,个人主义就是当个人意识到自己是什么和如何存在的时候的一种感觉、一种情感、一种动力和限定、一种习惯和行为。少君的网络书写关注中国人和华人个体的生存,体现了这位美籍华人作家在写作中对于美国精神中
“个人主义”核心理念的吸收和书写。
基督教“人文主义”教派
个体与欲望的审美张力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