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失业理论
一、失业与充分就业
1、失业:凡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愿意工作而没有工作,并正在寻找工作的人都是失业。
我国劳动年龄范围的下限为16岁,上限为男59岁,女54岁。
假设某国总3000万人,就业者为1500万人,失业者为500万人,则该国失业率为:
% % %
2. 充分就业Full employment 消灭了周期性失业时的就业状态。
实现充分就业时的失业率称为自然失业率,或称充分就业的失业率,或长期均衡的失业率。
充分就业并非人人都有工作。是不存在(或仅存在最少量)非自愿失业。
二、自然失业
:
正常的劳动力流动而引起的失业。
新加入劳动力队伍正在寻找工作而造成的失业。
:
不满意现有工作,离职寻找更理想工作所造成的失业。
:
劳动力流动不能适应劳动力需求变动所引起的失业。
往往是“失业与空位”并存。
自然失业:指经济中某些难以避免的原因所引起的失业。
自然失业率是由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的,各国的不同,但有不断上升趋势
三、周期性失业
又称需求不足的失业
凯恩斯称为非自愿失业。
指由于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业,一般出现在经济周期的萧条阶段,故称周期性失业。
紧缩性缺口:
实际总需求小于充分就业时的总需求,其间的差额。
紧缩性缺口导致周期性失业。
对付这种失业,应该采取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
四、隐蔽性失业
表面上有工作,实际上对生产并没有作出贡献的人,即有职无工的人。
当经济中减少就业人数而产量仍没有下降时,就存在着隐蔽性失业。
五、失业的损失
个人收入、生活水平下降;
影响社会稳定,增加政府福利支出;
国民收入减少。
等等。。。。。
奥肯定理(定律)
失业率每增加1%,%;
失业率每减少1%,%。
在美国,这种比例关系:在不同时期并不完全相同
1968年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Arther·OKun),
在为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分析失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时发现,
失业率每增加1个百分点,经济增长率就降低3个百分点。
。
第二节货币与通货膨胀的基本知识
1、货币及其分类
通货(Currency ),指现金——纸币和铸币,即流通于社会上的货币。
货币的职能:1、交换媒介;2、计价单位;3、贮藏手段。
经济学上货币分类:
M1=通货+商业银行活期存款
M2=M1+定期存款与储蓄存款
一、货币与货币理论
2、货币制度
货币的本位即货币的计算单位
:金本位制
银本位制
复本位制
(兑现本位制)
通货膨胀是纸币制度的产物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