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公民道德素质建设浅论-社会科学论文
加强公民道德素质建设浅论
摘要:加强公民道德素质建设,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是全面提升公民生活质量、人民整体素质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公民道德素质建设不仅需要了解和掌握道德素质的内容和特点,还要充分认识其现实价值,更需要积极探索出加强公民道德素质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 :公民道德素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道德建设的现实价值
道德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客观反映,人之为人的根本体现,是促进人生和谐的生命主旋,是寻找幸福生活的心灵罗盘。每个时代的人们为了实现理想中的道德生活都在孜孜以求地实践、探索和研究着。当代中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公共生活领域不断扩大,人们互相交往日益频繁,也在不断考验着人们的道德信念、道德选择和道德行为。因此,公民道德素质建设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加强公民道德素质建设,是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发展先进文化、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
一、我国道德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切实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公民道德建设的不断深化和拓展,逐步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这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对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公民道德状况决定国家的经济基础状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公民的道德状况也是历史的、发展的、变化的。初级阶段是基本国情,经济体制转轨期的复杂性,市场经济正负作用,中国传统文化及西方文化的影响,使我国公民道德现状呈现复杂化和多样化。对公民道德现状做出较为客观准确的认识和估价,有利于公民道德建设的理性把握和实践活动的展开。
(1)过渡性、动态性。过渡性取决于动态性,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动态发展特征明显的社会阶段。生产力水平、经济状况的发展变化将影响人们道德观念的变化。就普通大众、一般公民道德需要而言,其精神生活必然受到所处物质生活条件的制约。人们的道德价值观面临复杂、多项取舍,道德建设的意义更为凸显。
(2)多元性、混合性。公民道德的多元性是指公民道德观念有多样的价值取向,公民在社会生活、公共生活中有多种道德选择。一个开放而民主的社会,为人们多种道德选择提供了客观的社会条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民道德的多元性表现为公民有着多样的道德观念。目前,我国公民道德并不是整齐划一的,人们的道德面貌千差万别。看不到这种多元性和混合性,在道德建设中就容易出现简单化倾向。这就要求我们在公民道德建设中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式。
(3)主(次)从性、层次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民道德复杂、多元、多样,但各种道德并不“平分秋色”。彼此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并呈现有主(次)从性、层次性的差别。看到这一点,有利于我们科学界定公民道德的概念,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有效发挥公民道德建设的作用。
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建设,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从公民道德建设入手,继承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美
加强公民道德素质建设浅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