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盲目复古亦是瞎折腾-法律
地名盲目复古亦是瞎折腾
文/张枫逸
据《人民日报海外版》载:近年来,一些地方出现了借传统文化、借依傍古人等进行“复古改名”的现象。例如鹿邑县欲改为“老子县”、水城县欲改为“夜郎市”,琅琊山“会峰阁”则在古装电视剧《琅琊榜》热播后悄然更名“琅琊阁”,一些地方更是为了“西门庆故里”之名争得面红耳赤。
在今年3月召开的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会议上,民政部部长李立国指出,一些地方对地名文化的理解不够正确,甚至轻易乱改地名,“贪大、媚洋、求怪”,导致许多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地名快速消失,丢了传统,断了文脉。实际上,与这种土地名披“洋马甲”的现象相比,时下一些地方刮起的“复古风”,如山东苍山县改名兰陵县,陕西西安市欲改名长安市,看似对地名文化和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实则亦是一种瞎折腾。
作为一定空间范围的标志,地名要有稳定性。保持一个地名的稳定性,就是保存地方文化的稳定性,让乡愁有一个落脚点。在美国,地名委员会会尽可能阻止修改地名,除非这种修改“非常有必要”。其实我国的《地名管理条例》第3条也明确规定:“地名管理应当从我国地名的历史和现状出发,保持地名的相对稳定。”何况在现实中,更改地名的直接后果,就是大到文件政策、小到图章稿纸和路牌,都要大动干戈伤筋动骨,这无异于劳民伤财。
诚然,一些古地名在历史上往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行政区域的调整,很多东西都早已是时过境迁、物是人非,相反现在的地名因在长期使用中逐渐形成了新的地名文化,让人们产生了认知感。一味弃新从旧,把古地名从故纸堆里翻出来,安在今天的地方头上,不仅显得不伦不类,也难以获得民众的认同。比如对于“西安恢复长安”的提议,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葛剑雄就予以否定,他指出,长安作为首都而存在的历史到唐朝就已经结束了,今天西安市的行政区划范围早已不是当年的长安城,而是要大得多,况且当地人对于该地名也已经逐渐认同,在国内和国际都有了相当高的认知度,这样的地名也就没有必要再改回去了。
“昨日之日不可追,今日之日须臾期”。古地名及其
地名盲目复古亦是瞎折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