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朋友圈属法内空间,辱骂他人须担责.doc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朋友圈属法内空间,辱骂他人须担责-法律
朋友圈属法内空间,辱骂他人须担责
文/张娣
事件回顾
2016年2月26日,安徽省亳州市的刘女士因丈夫马先生酒驾被交警罚款不满,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发表了一条具有辱骂性质的言论——“(交警)活不过2016年……那1500元就当给你(交警)买花圈、买寿衣了。”
不少朋友在刘女士的朋友圈留言批评她:“你老公酒驾,交警查到是帮你。
次日上午,刘女士又在朋友圈发了一条信息:“昨天喝得有点多了,一时接受不了处罚,说了辱骂交警的话,酒醒第一时间已经删除……对此表示道歉,今天已经认识到错误。
亳州市交警部门发现此事后,向当地派出所报案。派出所民警找到刘女士,并传唤其到派出所。刘女士面对民警的调查,承认了自己的不当行为。因刘女士刚生过孩子正在哺乳期内,所以公安部门对其作出行政拘留5日、行政拘留不予执行的处罚决定。
在行政部门执法过程中,有不少涉案当事人因不满处罚而在怒气之下说出要承担责任的不当言论,而本人却不知其行为已触犯了法律。
朋友圈存在于法内空间,言论须得当,表达应理性。法律解读
解读1
微信朋友圈受法律管制
微信作为一种沟通工具,其包含的朋友圈功能与腾讯QQ中的空间一样。这种朋友圈信息发布的途径和包含的内容很广泛,可以转载网页链接,发布音频、视频、图片、语言、文字等。
虽说是朋友圈,但在信息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微信添加好友的便捷、信息快速更替流转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人们交友心理的开放,以至于朋友圈中并非都是当事人的朋友。这样一来,朋友圈在很多时候成为人们及时获取外界信息的第一手途径。
可以说,作为信息网络交流平台的微信朋友圈,兼备公共性。这种公共性将完全的隐私性置换到一种半开放、半封闭的状态。这种状态促使私密的朋友圈中的信息会被不断地流转传播。以这种形式传播的信息与日常生活中口口相传的信息在实质上是没有太大区别的。如果要说区别,可以说朋友圈里夹杂着科技成分。因此,微信朋友圈如网络一样,同样发挥着网络恰当言论调度的功能。从这种角度而言,朋友圈的不当言论如果未加以及时的制止,就会造成一定的社会影响。
在朋友圈发表诋毁名誉、侮辱人格等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破坏社会治安的言论,或是贩卖有毒有害食品、颠覆国家政权等触犯刑律的危险言论,发布者均不能逃脱法律的制裁,有关部门会视造成社会影响的情节轻重的不同而对言论发布者进行处罚。
解读2
在朋友圈发表不当言论的法律责任
朋友圈作为当前社会发表言论的前沿阵地,在朋友圈里常常能听到各种声音,鱼龙混杂。而朋友圈的不当言论则是指对人、事、物评论的抨击或发布的信息具有虚假性、危害性,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信息网络应有的良好秩序。对朋友圈言论的调控,大致在网络服务提供者监管与法律责任承担两个层面进行。
依据《侵权责任法》第36条的规定,网络用户、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网络用户利用网络服务实施侵权行为的,被侵权人有权通知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网络服务提供者接到通知后未及时采取必要措施的,对损害的扩大部分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网络服务提供者知道网络用户利用其网络服务侵害他人民事权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
具体到上述事件,即网络服务提供者在

朋友圈属法内空间,辱骂他人须担责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aluyuw1
  • 文件大小153 KB
  • 时间2018-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