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身陷名誉侵权案-法律
经济学家身陷名誉侵权案
文/闵三汀
因在其加V实名认证的新浪微博中连续发布十多条信息,指称北京大学院长、主任、教授与梦桃源公司女服务员存在不正当关系,并由此发出了“北大淫棍多”的感叹,有着“中国经济学家第一人”之谓的长江学者、中组部“千人计划”入选者、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世界银行经济学家邹恒甫,2012年9月被北京大学、北京梦桃源餐饮有限公司以侵害名誉权为由诉至法院。2014年12月23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该案作出终审判决,认为邹恒甫存在主观过错,实施了对北京大学及梦桃源公司的加害行为,导致北京大学、梦桃源公司的社会评价明显降低,且其行为已超出了行使言论自由的权利边界,构成了对后两者名誉权的侵害,因此应承担相应的民事侵权责任。该院因此驳回了邹恒甫的上诉,维持北京市海淀区法院于同年8月20日作出的一审判决,即判决邹恒甫删除涉事微博并在其微博首页连续七天公开向二原告赔礼道歉,为后者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出身卑微但成就惊人
邹恒甫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据公开资料显示,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经济系的他,于1962年5月20日出生于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其父亲是医生,母亲是普通农民,因母亲体弱多病,加之兄妹较多,在他早年家里日子过得很是拮据。上学后他曾利用假期帮人看过果园,养过蚕,以此赚些学费。1977年恰逢国家恢复高考制度,年仅15岁的他以优异成绩考上了武汉大学,成为武大新生中年龄最小者,因而在家乡被传为美谈。
刚上大学时邹恒甫学的是历史,可不久就被调到比较冷门的经济系。1982年,刚大学毕业的他未考托福和CRE,仅凭自己向哈佛、斯坦福、威斯康辛等国际知名大学发出留学申请,便幸运地成为了美国啥佛大学经济系的留学生。在哈佛,他学到了许多世界最前沿的经济学理论,真正领略到了经济学的魅力,并先后担任哈佛大学经济系研究助理及哈佛商学院研究处研究助理。1989年从哈佛大学取得经济学博士学位后,他应聘进入世界银行工作,成为首位进入世界银行的中国青年专家。
从1990年开始,立志回国报效的邹恒甫便在国内积极奔走,寻找传播经济学前沿理论的基地。1993年,他受聘于自己的母校——武汉大学,创建并担任武汉大学高级经济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开始了异常艰难的办学历程。如今这里已是中国著名的经济学研究中心,同时也是中国向世界一流大学输送优秀人才的重要基地。
1997年,邹恒甫受聘担任中山大学岭南学院高级经济研究中心联合主任、讲座教授:1998年12月至2007年5月间,他又受聘担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系系主任、董辅口讲座教授,其中2000年成为北京大学一级教授及浙江大学数理经济学项目顾问,2005年5月兼任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经济与管理研究院学术委员会联合主任,2006年兼任复旦大学数理经济学实验班名誉顾问、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数理经济金融实验班顾问;2007年10月,他出任深圳大学高级研究中心主任、鹏城社会科学讲座教授,同年12月兼任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经济与管理研究院中国非洲贫困研究所联合主任。2008年,他受聘担任非洲农业绿色革命基金工作组成员,成为朝圣山学社首位来自中国大陆的学者;2008年9月至2009年9月,他成为中非发展基金首席经济学家……
还有资料显示,邹恒甫曾任《美国经济评论》、《比较经济学
经济学家身陷名誉侵权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