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南展工程防凌功能评析.doc黄河南展工程防凌功能评析
程义吉1 刘广生2
(,山东东营257091; ,山东垦利257500)
摘要:本文分析了黄河下游防凌形势,认为:黄河下游凌汛期气候变暖、小浪底水库与三门峡水库联合运用防凌、堤防修筑增加了河道蓄水库容、开河期黄河下游两岸大量引水和防凌非工程措施水平提高等因素,都对防凌产生了有利的影响,下游凌灾基本解除,可不用南展工程分凌。
关键词:南展工程黄河凌汛功能评价
1 南展工程概况
为解决麻湾至王庄窄弯河道的防凌问题,于1971年兴建南展宽堤工程,,,。工程主要包括展宽大堤、麻湾分洪闸、曹店分洪放淤闸、群众避水村台和排灌涵闸等。主体工程建设于1978年完成。其用途是,当凌汛水位达到或超过该河段设防水位时,即利用麻湾分凌分洪闸和曹店分洪放淤闸分凌滞洪,利用章丘屋子泄洪闸退水入黄河。
2 黄河下游防凌形势变化分析
,凌情显著减轻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趋势影响,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黄河下游已连续发生20多年的暖冬天气。据郑州、济南、北镇历年气象资料统计分析,凌汛期(12月、1~2月),1951~1959年度凌汛期平均气温为-℃;1960~1969年度凌汛期平均气温为-℃;1970~℃;1980~℃;1990~℃。以位于南展区的利津水文站为例:1970~℃;1980~℃;1990~℃,70年代至90年代,℃。气候变暖直接影响凌情形势,使形成黄河下游凌汛的热力作用有所增强,封河机率减少甚至不封河。即便是封河也是时间推迟、封河历时缩短、封冰长度变短,冰层薄冰量小,河槽蓄水量和蓄水增量少,凌汛灾害几乎不再发生。
三门峡、小浪底水库联合运用,下游凌灾基本解除
、三门峡水库在防凌中的作用
三门峡水库自1960年运用以来,凌汛期进行蓄水运用,对减轻下游凌汛威胁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在凌期的作用是:
(1)淌凌封河期
为避免受宁蒙河段封河影响,造成黄河下游小流量封河的不利局面。在该时段内,大幅度地提高并调匀封冻前的流量,以达到抵制下游河道封冻不致产生凌汛的目的,或适当加大并调匀封冻前的流量(500m3/s),以避免下游河道小流量封冻或推迟封冻日期,从而达到减轻凌汛威胁的目的。
(2) 封河稳定期
河道封冻之后,水流边界条件明显改变,湿周加大,水力半径减小,冰盖底面糙率作用以及水内冰堆积占去了一部分过水断面等,均会促使大河水位上升,河槽槽蓄水量大幅增加。为不增加或少增加槽蓄水量,一般控制下泄流量350~450m
3/s。
(3)开河期
为避免河槽蓄水增量急剧释放,造成冰坝,堵塞河道,壅高水位。此时水库控制下泄流量在200m3/s以下,必要时全部关闭水库闸门,以减缓下游河道上端冰凌流动速度,使冰凌随着气温的上升就地融消,以期达到“文开河”目的。三门峡水库全面防凌调度以来,几乎没形成冰坝,凌汛灾害大大减轻,南展工程也从未运用。
小浪底水库运用后防凌调控能力大大增强
小浪底水库设计防凌库容20亿m3,与三门峡
黄河南展工程防凌功能评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