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似的图形》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八年级数学第18章《图形的相似》64页-66页)
天长市汊涧第二中学干兆宏
设计理念: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的具体目标,结合学习是学习者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的建构主义理论,把握学生的独立探索与教师的引导支持之间的辩证关系。教中学,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动中学,动中想,让知识在观察、思考、交流中得到体验,并进行多向、充分的探索交流,广泛开展生生、师生的合作交流,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现新课程思想和理念。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华师大版)八年级(下)第18章第1节。本节在初一和初二上学期已学移、旋转的基础上,以认识形状相同的图形(相似图形)为核心内容,为下一节课学习“相似图形的特征”和“相似三角形”作好准备。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力图从生活实际出发,投影大量的图片。通过相同图片的大小不同,进一步发展学生数形结合意识,通过放大镜、格点图放大图形,让学生体会相似图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本节课重在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培养创造精神和探究意识,因而在教学中,教师要热情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大胆创新,对每一位同学的回答和作品给予鼓励和足够的重视。
学生分析:
(1)学生已初步学移、旋转这些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
(2)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并且有较强的观察能力,因而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给学生表现的机会,激发学生探究意识。
资源分析:
本节课利用投影仪和放大镜等实物辅助教学(由于农村初中我校没有多媒体教室)。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感知相似图形在现实中的应用,认识形状相同的图形,感悟形状相同的图形的基本含义,能了解相似与轴对称、平移、旋转一样,也是图形之间的一种变换,并能通过观察识别相似图形。
(2)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操作、了解相似图形的过程,进一步了解形状相同的图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初步掌握在格点图中画出相应的相似图形。
(3)情感与能力:经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的学习及激励评价,让学生在学习中发展学生的审美等各种能力,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
(1)相似图形的含义。
(2)观察判断相似图形。
教学难点:
正确识别相似图形。
教具准备:投影仪、胶片、放大镜、哈哈镜、格点图纸等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投影仪展示现实生活中我们见到如下的图片,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图形的欣赏与感受上来:
(1)自似图(见图1) (图1)
(2)两片树叶(见图2) (图2)
(3)两面中国国旗(见图3) (图3)
(4)两张照片(见图4) (图4)
(5)两组花草(见图5) (图5)
(6)两个熊猫(见图6)
(图6)
通过学生的观察后,教师提出问题:
1、图(1)看上去很特别,图中画些什么呢?【小组讨论,踊跃发言】
2、图(2)、(3)、(4)、(5)、(6)中的每一组图片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独立思考完成,认识形状相同的图形】
导出课题,并归纳出相似形的概念。
二、直观感知,探究新知。
1、看一看(投影)
(1)看下面一组图形是否是相
相似的图形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