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会计
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公立医院内部控制
摘要:随着新医改的出台和推行,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将会获得一个快速发展的机遇,公立医院作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机构,其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到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而其内部管理与未来发展都离不开良好的内部控制机制。公立医院关系着国计民生,内控机制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良好的内控机制是合理保证组织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医院实现发展战略。
关键词 :公立医院;内部控制;意义;发展;措施建议
随着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公立医院经济活动日益复杂,管理难度亦不断加大,传统的医院财务管理模式和内部控制制度已不能满足现代医院的管理需要。近年来,随着《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的颁布和实施,企业管理制度日益健全,管理水平显著提升。公立医院具有国有性质,作为一种特殊的单位类型,更需要有效的内控机制帮助其提高战略目标。那么在新形势下公立医院应如何加强内部控制建设,从而不断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和医护质量、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更好地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一、增强内控意识,健全内控制度
医院内部控制制度是新医改形势下公立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保证医院的经营管理符合各项法律法规,财务报告真实完整,信息公开透明,确保医院的各项资产安全完整。因此,领导重视是关键。
首先,通过各级卫生主管部门组织单位负责人进行培训学习,以及各单位财务部门在日常工作中适时宣传等多种形式,使单位负责人真正确立起对财务会计工作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第一责任主体”意识,重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创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其次,财政部制定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虽明确指出其适用范围包括行政事业单位,但实际上是针对企业制定的。由于公立医院自身的特点,以及公立医院资金和经费管理体制上的特殊性,诸如收支两条线管理、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国库集中支付和国库直接支付等,实际上对公立医院的适用性是比较差的。鉴于行政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不健全、不完善的状况,财政部门应当组织有关专家学者,研究制定体现行政公立医院特点的《非盈利组织内部控制指引》,促进行政公立医院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并不定期地进行监督检查。
二、加强外部、内部审计监督和考核
外部监督对单位内部控制健全性和有效性的监督检查不够。目前作为行政事业单位主要外部监督力量的财政、审计部门,大多偏重于对单位财政资金的运用是否合法、合规进行监督,较少对被审计单位是否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以及有效执行加以实质性检查。缺少有效的外部监督,使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完善失去外部推动力和约束机制。另外监管的乏力,是医院内控机制有效性大打折扣的主要原因。公立医院要提高内部审计机构层次,强化其权威性和独立性。内部审计师应当以内部控制的五项要素为主要对象,对医院内部控制系统设计和运行的合理性、有效性进行评价,重点要关注门诊住院收费、现金收支、固定资产管理、设备和物资采购供应等环节的内控体系。同时利用计算机强大的数据处理系统实现医院日常业务及管理的信息治理,对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加强跟踪落实审计决定、审计意见,真正做到通过内部审计加强内部会计控制,
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公立医院内部控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