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婚姻、家庭与社区
本章主要介绍了婚姻家庭的基本含义和本质特征,分析了婚姻家庭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而演变的历史,阐述了现代社会婚姻家庭发展的情况。
第一节婚姻与家庭的含义
本节是这一章的重点。主要分析了婚姻的定义、本质和类型,以及家庭的含义、结构和功能等内容。在学习时,应着重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一、婚姻
汉代郑玄在《诗·郑风笺》中讲:“婚姻之道谓嫁娶之礼。”在《礼记·经解注》中讲道:“婿曰婚,妻曰姻。”
可见,我国古代的解释主要着重于婚姻的形式——嫁娶仪式,以及由婚姻这一事实而衍生开来的社会关系——夫妻关系和姻亲关系。
婚姻存在的客观基础分析:
婚姻的生理基础是一个正常人达到一定的年龄和生理成熟阶段后,出现的对异性的向往和性的要求。
婚姻的心理基础主要指由男女遗传因素所决定的和生理因素而造成的性心理活动。主要包括:男女性别角色的认同、性机能反应和性的欲望。
婚姻的社会基础主要表现在社会环境因素对婚姻关系生成、维持适应和解体的制约作用。
主要包括:性环境因素、个体的经济社会地位、社会意识形态和国家的政治法律制度等。
婚姻的本质表现为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
婚姻的自然属性主要表现在男女两性基于性爱的需要而达到性的结合,从而满足男女两性性生理和性心理的需求,以及通过婚姻这种形式繁衍后代的需要。
婚姻的社会属性主要表现在男女两性通过婚姻关系实现结合,从而在社会生活中实现人性的完美和统一。
婚姻的本质主要通过其社会属性表现出来。
功利型的婚姻(utilitarian marriage)——指男女的结合建立在实际目的上的婚姻。有时也指那些为了实际上的需要或方便而生成的婚姻关系,它并不重视伴侣间的亲密关系。
内涵型的婚姻(intrinsic marriage)——指男女双方彼此有深厚的感情,在彼此的心目中的价值衡量上以对方的福利为首的婚姻,它的建立基于伴侣间的亲密及彼此的感情。
第三章 婚姻、家庭与社区幻灯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