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孟子论文.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壮哉,孟子!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及其门人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对后世中国文化的影响全面而巨大,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简单而直白的几行字,平静而客观地概括了孟子的一生;但是,孟子传奇的一生,远不止这些。他的命运,他的生活,他的性格,他的思想……穿越了几千年,在现代人的心中久久地激荡。
孟子三岁丧父,孟母艰辛地将他抚养成人。不论是经济上还是精神上,孟母对孟子的教育都能称得上是母教之典范。
孟子的民本思想,是孟子的主要思想之一,为儒家学说的一大特色,也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孟子的民本思想具有平民性、批判性、进步性:“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身在分裂对抗最严重且最持久的战国时代,以他超越时间的先进理念,上承孔子的“仁”,下启现代的民主主义,在人类政治史上第一次将民主的思想发扬于各国之间,从而将儒家的民本思想发挥到了极致。
孟子的“仁政”学说,是对孔子“仁”的发扬。孟子的仁政,要求统治者亲民、用贤良、尊人权、拥有同情心、杀无道之人(扩充其“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求其放心”),虽然带有浓厚的理想主义成分,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虽然是极难施行的,但对历代统治解决还是有一定影响,对维护封建社会的稳定是有作用的。
孟子的教育思想,是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挥。一方面主张“设庠序学校以教之”,另一方面要求统治者身体力行,“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全民教育”在当时是有极大的进步意义的,虽然受到时代的局限性将女人和地位极低的奴隶排除在外,但是对于后世全民教育的进行,还是有很大的指导意义的。
孟子的性善论,认为“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其与荀子的性恶论相对,前者以人性向善,注重道德修养的自觉性,后者以人性有恶,强调道德教育的必要性,二者既相对立,又相辅相成,对后世人性学说产生了重大影响。孟子的性善论是孟子世界观和价值观的体现,是他谈人生和政治的理论依据,是一套唯心主义的理论,是教育史以来第一次从理论高度上对人自身本质加以认识和阐述,为人们的自我身心发展提供了思想基础。
孟子的义利观,是典型的重义轻利观,他主张义,摒弃利,甚至将义和利对立起来。孟子将“义”看做一种理想的人格,认为义比生命还重要。“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将义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上,认为义应是君子矢志不

孟子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buhouhui915
  • 文件大小28 KB
  • 时间2018-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