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形圈基础知识
作者吴丹
时间
一、概述
O形圈特点
O形圈是一种小截面的圆环形密封元件,常用截面是圆形。主要材料为合成橡
胶,在液压工程中是用的最多、最普遍的一种密封件,主要做静密封及滑动密
封用。与其他密封件比有如下特点:
,寿命长。
。
、温度和压力的适应性好。
。
,重量轻,成本低。
,拆装方便
。
,选用和外购方便。
其缺点是,在做动密封启动时,摩擦阻力较大,约为动摩擦力的3~4倍,
在高压下易被挤入间隙。
表示方法
1 GB/-1982的表示方法
内径d1× 线径d2
比如:
1)O形圈 20 × -82
20 代表O形圈内径为20mm
代表的是标准号,
82 代表的是标准公布年代。
2)24002000 -82
2400
0200 代表O形圈内径为20mm
表示方法
2 GB/-2005的表示方法
比如(1) O形圈 × GB/ ,
——内径
——断面直径
G——系列(G—通用O形圈)
(A—宇航用O形圈)
(2)A 0×0×7×5×G GB/
A— B—
C— D—
E—
二、O形圈密封工作状态
静密封用O形圈的作用
O型密封圈是一种挤压型密封,挤压型密封的基本工作原理是依靠密
封件发生弹性变形,在密封接触面上造成接触压力,接触压力大于被密
封介质的内压,则不发生泄漏,反之则发生泄漏。像这种借介质本身来
改变O形圈接触状态使之实现密封的过程,称为“自封作用”。
O形圈预密封
动密封用O形圈的作用
O形圈在动密封中,其预密封效果和自密封作用与静密封一样。但由于杆运动时
很容易将流体带到O形圈和杆之间,因此情况比较复杂。
工作中,假设O形圈左侧作用着介质压力P1(如图a),若将O形圈与杆接触部
位放大(图b),其接触表面实际是凹凸不平的,并非每一点都与金属表面接触。由
于自封作用,O形圈对杆产生的接触压力大于P1而得到密封。但当杆开始向右移动时
附着在杆上的介质被带到楔形狭缝(图c)。由于流体动压效应这部分介质的压力比
P1大。当它大于O形圈对杆的接触力时,介质便挤入O形圈的第一个凹槽处
(图d),杆继续向右移动时介质不断地进入下一个凹槽,介质便沿着杆运动的方向
泄露。当杆向左运动时,由于赶运动方向与杆压力方向相反,故不易泄露。泄漏量
是随着介质的粘度和杆的运动速度提高而增大的,还与O形圈的尺寸、工作压力等密
切相关。
a 压力作用于O形圈一侧
b 接触部位放大图
c 油被带到楔形狭缝
d 油被挤入O形圈第一凹槽
往复运动中橡胶O形圈的泄露
back
O形圈的密封形式
1 按密封件与被密封装置的相对运动状态可以分为:
静密封、往复动密封、转动密封和开关密封。
2 按O形圈在矩形沟槽中压缩密封配合的压缩量大小(松紧程度)可分为:压紧、
套紧、液动、气动和转动5种基本密封配合,以及在端面倒角槽中挤紧密封配
合。此外还有滑动密封和浮动密封两种特殊密封方法。
3 按被密封件的结构可分为:端面密封即轴向密封、角密封(孔端面倒角槽密封、
轴端面倒角槽密封)、圆柱密封即径向密封(圆柱内径密封(活塞杆密封)、圆
柱外径密封(活塞密封))、圆锥面密封和球面密封。
三、O形圈的设计应用
O形圈的使用参数
压缩率
压缩率W通常用下式表示:W=(d2-h)/d2 ×100%
式中d2 -----O型圈在自由状态下的截面直径(mm)
h -----O型圈槽底与被密封表面的距离(沟槽深度),即O型圈压缩后
的截面高度(mm)
在选取O形圈的压缩率时,应从如下3方面考虑:
;
;
。
O型圈基础知识幻灯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