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便秘
深圳市中医院脾胃病科郭绍举
功能性便秘是指在临床上的排便次数减少,或排便困难和粪便干结或粘滞难排,症状至少持续3个月以上,呈慢性过程。
具体表现为:排便次数<3次/周;25%以上时间排便费力;25%以上时间粪质硬或呈球状;25%以上时间有排便不尽感,而行肠镜检查及钡灌肠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变。临床上亦称习惯性便秘、特发性便秘。其过程很少有腹痛发生,或有轻度腹胀。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但老年人较多见,可达30%,可发生于多种疾病过程,也可单独出现。中医将本病称为“大便难”、“脾约”、“热秘”、“虚秘”,一般称“便秘”。
病因病机
一、中医
中医认为本病属各种原因引起的大肠传导功能失常所致。
大肠燥热内结:素体阳盛或过食辛燥厚味以及高热伤津,耗伤津液,肠道干涩形成便秘。
气机郁滞:忧郁思虑过度,坐卧过久,过少活动,致肝脾气滞,气机不畅,腑气不通,形成便秘。
气血津液亏虚:久病精衰或久病、产后耗气伤津,肠道失于濡润,气虚传导无力以致虚秘。
年高体弱:阳虚阴盛,阴寒凝集,阳气不通,腑气壅遏,可形成便秘。
总之,本病病位于大肠,与肺、肝、脾、肾相关。
二、西医
认为便秘的原因有:
排便动力缺乏:如年老体衰,肥胖或过于消瘦,多次妊娠,经产妇引起腹肌、肠平滑肌、提肛肌功能衰弱。
结肠痉挛:情绪过于紧张疲劳,结肠功能紊乱,可引起便秘或与腹泻交替发生,如IBS。
生活习惯不良:如食物渣滓过少,液体摄入不足,肠道受刺激不足。
直肠排便反射迟钝或丧失:如忽视便意,抑制排便,不定时排便。
自主排便反射减削:滥用泻药或灌肠,造成排便的依赖性。
神经病变:由于肠神经异常,如肠道神经发育不良。
直肠、盆底肌解剖结构功能异常:如直肠前突,直肠内脱垂、耻骨直肠肌痉挛性肥大等致出口梗阻。
临床表现
一、症状
2-3天以上,甚至一周不排便,或全无便意,或仅有矢气;或有便意,但临厕则排不出,挣努难下,排便时间延长,或完全无粪便排出。或排出粪便硬结,如羊矢、球状等。有的因肛裂而便后滴鲜血,有的带粘液,或大便虽不硬结但粘滞不爽。
二、体征
腹部发胀,无明显压痛,可扪及条索状便块,直肠指检可触及粪便。
三、常见并发征
肛周疾病:长期便秘者,可诱发肛裂、痔疮,可致肛门疼痛及便血。
结肠炎症性息肉。
结肠憩室。
结肠黑色病变:属长期应用含蒽醌类的泻药所引起。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大便常规及潜血实验:需观察大便的形状、大小、坚度,有无脓血粘液,有否潜血以排除器质性病变。
肠镜:可直接观察肠道粘膜病变、息肉,排除结肠占位病变等。
X线检查:可了解结肠有否占位病变、结肠通过时间。但观察粘膜情况效果欠佳。
功能性便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