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医护理书写 ppt课件[精].ppt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2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中医护理书写
内容
中医护理文书主要包括:
◆存放在住院大病历内的护理文书:
n      体温单
n      医嘱单(医护)
n      护理记录单
n     中医护理记录单
原则
1 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对护理对象及相关因素进行全面、细致评估的基础上制定,因而必须加强与病人及家属的沟通,掌握关键的信息。    2 对收集到的临床资料、症状、体征应进行最基本的辨证分析,确立其病因、病性、病位的前提下,才能提出更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3 在制定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计划时,应充分发挥中医护理的优势,开展辨证施护,应用中医传统技术。才能使护理对象获得真正具有中医特色的优质护理。    中医护理计划除以上介绍的护理诊断外,中医特色主要应体现在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中。
中医护理记录单
中医护理诊断(护理依据)
护理目标
中医护理措施
出院小结
存在的问题
,不深入病房询问病史,有的—护士照抄医生病历或凭想象书写,主观臆断,所以内容记录不够真实。
,书写中存在着将医疗诊断作为护理诊断,或将护理措施作为护理问题等。
3。护理措施难落实。
举例
:体温升高(恶寒发热)/与外感风寒有关;
预期目标:病人无恶寒感,体温降至正常范围
措施:护理措施:①卧床休息,限制活动。②遵医嘱给予辛温解表中药,服药后喝热牛奶一杯或热稀粥一小碗,加盖衣被,静卧休息2h。③观察汗出、脉象及体温情况,若微汗出,脉静热退为顺,若大汗淋漓或汗不出,热不退,病人烦躁不安,应及时报告医生。④汗出后及时用温热毛巾擦干,必要时更换衣被。⑤给以清淡半流食,可进葱姜热汤面、香菜肉末粥等具发散解表作用的食品,忌油腻煎炸食物。⑥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防止病人直接吹风。
健康教育:①向病人讲解外感病须卧床休息的意义。②向病人及家属宣教解表药的服法及服药后的注意事项,以取得最佳药效。③向病人及家属宣讲热退汗出后应及时擦干汗液或更换汗湿衣被,防止受风的方法和意义,以免重感。④指导病人及家属调配饮食的方法,并讲解其必要性。
辩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基本法则
因人制宜:要结合病人的年龄、生活习惯、体质、文化修养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如在用药的药量上,成人大于小孩;阴虚之体居室要通风,给予清补养津滋阴之品,忌食热补食品,慎用温燥药,而阳虚之体要避风寒保暖,给滋补温热之品,慎用苦寒药。
因时制宜:四时气候的变化对人体的生理与病理有一定的影响,异常的气候是诱发疾病的重要条件。护理上要依据不同的季节气候特点予以保健、养生、用药的指导。如冬天人体腠理致密,服辛温解表药后,让病人稍加衣服或喝热粥,使邪随汗出;夏天人体腠理疏松,服用辛温解表药后,要观察病人的发汗情况,防开泄太过后伤津。有些慢性病往往在气候变化时发作或加重,如哮喘、中风等。
因地制宜:不同的生活习惯与地理环境均可影响到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护理上要加以关注。如西北地高气寒,病多为风寒,避风寒、慎用寒凉之剂为护理重点;东南地区气候潮湿,病多温热、湿热,护理上以清凉与化湿、慎用温热助湿之剂为重点;北方气候干燥,多给予生津、温热剂;南方暑热夹湿,可食祛湿、利尿、清淡之品。
中医护理技术在中医护理中占据重要地位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具有器具简单、操作方便、适用范围广、疗效快、经济适用、百姓易接受的特点[3]。体现了“安全、高效、低耗、创新、发展”的原则,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中医护理技术所包含的按摩术、拔罐术、贴药术、熏洗术、耳穴压豆、,并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起到了减轻病人痛苦、提高病人生存质量的作用。近年来发明的中药保留灌肠术等,即丰富了中医护理技术的内容,也扩大了中医护理工作范畴,使中医护理学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如临床上采用穴位按摩技术解除尿潴留;采用耳穴压豆法、气功、推拿按摩等方法治疗失眠;使用耳穴压豆法、拔罐、外敷中药等方法减轻疼痛,缓解便秘,治疗褥疮等。

中医护理书写 ppt课件[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yzhluyin9
  • 文件大小736 KB
  • 时间2018-01-15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