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山西省忻州市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 】是由【红色的种子】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2】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山西省忻州市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2022-2023学年九上化学期末模拟试卷考生须知:,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也不支持燃烧, ::2Fe2+::,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以下对于化学知识的应用正确的是A物质的应用B物质的制备①液氮用于医疗手术②红磷用于制造照明弹①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②选择合理催化剂将水变成油(油含碳元素)①用明矾除去水中的不溶物②用加热煮沸方法除去汽水中的碳酸①用二氧化锰鉴别水和双氧水② ,,,,,先加小砝码,,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①②用容积为10mL的试管盛8mL水放酒精灯上加热③用排水集气法可得到比较纯净的氢气④.①③ B.①④ C.①②④ D.②③,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 ) ,,火焰立即熄灭,,、水银、、水、、冰水混合物、、硝酸铵、,下列说法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仪器名称:①_________,②_________。(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若选E装置收集,气体收集好时,应先________(选填“从水中取出导气管”或“熄灭酒精灯”)。(3)实验室可用装置B或C制取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C装置相对于B的优点有___________不用F装置收集CO2的理由是_________。(4)实验室也可用加热碳酸氢钠(N_________HCO3)固体来制取CO2(同时得到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用此法制取CO2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选填装置序号)。(5)收集一瓶O2,插入绕成螺旋状的光亮铁片(如下图,铁片上涂有铁粉、活性炭粉、食盐按一定比例加水混合后的混合物)。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选填序号)A铁片上出现红棕色物质B食盐是铁锈蚀的催化剂C在O2中进行是为加快铁的锈蚀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8分)丙氨酸(C3H7NO2)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请计算:(1)丙氨酸由____种元素组成;1个丙氨酸分子中含有____个原子。(2)丙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18.(8分)同学们从山上采集到一种石灰石,他们取40克该样品进行煅烧实验(所含杂质在煅烧过程中不发生变化),测得反应后固体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下表:反应时间t/st0t1t2t3t4t5t6反应后固体的质量m/:(1)当石灰石完全反应后,生成CO2的质量为______g。(2)求该石灰石中CaCO3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______。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19.(8分)工业炼铁(1)焦炭(主要成分是碳)是高炉炼铁的重要原料。高炉内主要化学反应如图。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反应②体现了焦炭的_____性,该反应_____热(填“放”或“吸”)。(2)为测定产物生铁中单质铁的质量分数,先后进行了四次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假设每次反应充分)。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所取生铁的质量/g10101010所加稀硫酸的质量/g255075100生成氢气的质量/,试分析并计算:①生铁中单质铁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下同)_____。②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_____。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D【解析】试题分析:A中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是正确的,用的药品是红磷,利用内外形成气压差,来测定,B实验的现象是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结论是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说法正确的,C甲烷燃烧的时候,碳元素转化为二氧化碳,检验二氧化碳使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是二氧化碳,D中反应中会有气体产生,所以再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时候应该在密闭的体系中进行,故选D考点:试验的设计2、B【详解】A、硫酸钾:K2SO4;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2个铁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2Fe3+;故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C、分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个数,3个氧分子:3O2;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氧化铝(即三氧化二铝):Al2O3;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B。3、C【解析】由反应示意图可知,两种物质的分子反应生成了一种物质的分子。【详解】A、生成物只有一种,属于纯净物,A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B、分子在化学变化中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B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C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D、生成物只有一种,反应物之间的微粒个数比为1:1,D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4、D【详解】A、①液氮气化吸热,用于医疗手术中进行冷冻;②镁燃烧发出耀眼强光,用于制造照明弹,而磷不能,选项错误;B、①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②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能改变生成物的种类和质量,选择合理催化剂不能将水(不含碳元素)变成油(油含碳元素),选项错误;C、①明矾在水中可形成絮状物,而使水中的悬浮颗粒沉降;②碳酸在加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也能降低水中二氧化碳的溶解度,用加热煮沸方法不能完全除去汽水中的碳酸,选项错误;D.①双氧水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而水不能,可用二氧化锰鉴别水和双氧水;②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别白酒和白开水,因酒精有特殊气味,而水没有气味。选项正确。故选D。5、B【解析】A、实验室中一些玻璃仪器可以直接加热,有些需垫石棉网,有些根本就不能被加热。烧杯、烧瓶不能直接加热,需垫石棉网。故本选项错误;B、取用一定量的液体--倾倒法;取用少量的液体药品--用滴管逐滴滴加;取用极少量的液体药品--用玻璃棒蘸取。故本选项正确;C、过滤时,将待过滤的混合物通过玻璃棒引流进漏斗中,故本选项错误;D、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时,先加大砝码,再依次加较小的砝码,故本选项错误;故选B。6、A【详解】①,,故①正确;②用试管加热时,液体的体积不超过容积的1/3,不可用容积为10mL的试管盛8mL水放酒精灯上加热,故②错误;③氢气难溶于水,用排水集气法可得到比较纯净的氢气,故③正确④50mL的量筒的最小分度值是1mL,,故④错误。实验操作,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①③。故选A。7、C【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详解】A、铜丝做导线,是利用了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B、干冰用作制冷剂,是利用了干冰升华时吸热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C、镁粉制作闪光弹,是利用了镁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D、氢气用于填充探空气球,是利用了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就是看利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8、D【解析】A、贴春联,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发红包,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C、扭秧歌,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D、放鞭炮,有新物质产生,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睛】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是否有新物质产生。9、C【解析】物质的用途主要是由物质的性质决定的,但还要考虑原料是否易得、价格、能否保护有限的金属资源、是否美观、是否便利,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和对环境是否有害等多种因素。选择铸造硬币的材料时需要考虑金属的硬度、金属的耐腐蚀性、金属价格与硬币面值的吻合。不需要考虑金属的导热性。故选C。10、C【详解】A、CO是有毒气体,会污染环境,CO2是空气中成分,不是污染物,选项错误;B、CO中碳的化合价为+2,CO2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不相同,选项错误;C、在一定条件下,CO与CO2可以互相转化,一氧化碳通过燃烧或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可转化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选项正确;D、将燃着的木条伸人集气瓶内,火焰立即熄灭,证明瓶内原有气体不可燃、不助燃,但不一定是CO2,比如,氮气也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选项错误。故选C。11、B【详解】A、金刚石是非金属单质,水银是汞的俗称,是金属单质,钢是铁和碳等物质组成的混合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干冰(二氧化碳)、水、过氧化氢都是由氧元素和另外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该选项说法正确;C、空气是混合物,冰水混合物中含有一种物质水,是纯净物,石灰水中含有水和氢氧化钙,是混合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氯酸钾、硝酸铵都是化合物,石灰石中含有碳酸钙和一些杂质,是混合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B。【点睛】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时,就是判断物质的物质组成;判断是否是单质、化合物、氧化物时,既要判断元素组成,又要判断物质组成。12、B【详解】A、锌是由锌原子构成的,故A不正确;B、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故B正确;C、氢气是由氢气分子构成的,故C不正确;D、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D不正确。故选B。13、D【详解】由微观过程图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反应的方程式是:N2+3H22NH3。A、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故A正确;B、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故B正确;;C、该反应的反应物分子均为同种原子构成,属于单质,故C正确;D、甲、乙两物质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28:(2×3)=14:3,故D错误。故选D。14、D【解析】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20,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0,故选项错误;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选项错误;C、弧线表示电子层,该元素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故选项错误;D、最外层电子数是2,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睛】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都有单位,单位为“1”,常省略。15、D【分析】由图示装置可知,该装置属于固体加热型制取气体,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详解】A、由图示装置可知,该装置属于固体加热型制取气体,需要进行加热,故A不正确;B、由图示装置可知,该装置属于固体加热型制取气体,不能确定是否需要催化剂,故B不正确;C、由图示装置可知,该装置属于固体加热型制取气体,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一定不是制取氧气的反应,故C不正确;D、由图示装置可知,该装置属于固体加热型制取气体,反应物一定都是固体,故D正确。故选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铁架台长颈漏斗从水中取出导气管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进行与停止,更为简便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a2NaHCO3Na2CO3+H2O+CO2AAC【解析】(1)仪器①的名称是铁架台;仪器②的名称是长颈漏斗;(2)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反应生成氧气和氯化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若选E装置的排水法收集氧气,气体收集好时,应先从水中取出导气管,防止液体倒吸;(3)实验室通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装置相对于B的优点有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进行与停止,更为简便;不用F装置收集CO2的理由是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4)实验室也可用加热碳酸氢钠:NaHCO3固体来制取CO2(同时得到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H2O+CO2;用此法制取CO2需要加热,故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A;(5)A、收集一瓶O2,插入绕成螺旋状的光亮铁片(如下图,铁片上涂有铁粉、活性炭粉、食盐按一定比例加水混合后的混合物),铁片会生锈,故表面会产生红棕色的铁锈,正确;B、食盐能加快铁的锈蚀,但食盐不是铁锈蚀的催化剂,错误;C、铁和氧气、水反应生成铁锈,故在O2中进行是为了加快铁的锈蚀,正确。故选AC。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1)4;13(2)89;
山西省忻州市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