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摇指和音色构成技术探讨.doc古筝摇指和音色构成技术探讨
古筝摇指和音色构成技术探讨
古筝是我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筝弹奏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以手指弹拨弹奏出多点相连的乐音,然后通过乐音流动延展音乐。在弹奏古筝时,单靠弹弦震动形成的音符根本无法保证声音时值的连贯,必须靠摇指技术来保证声音识字的充分与连贯。由此可见,摇指技术在古筝演奏技巧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古筝摇指技术探讨和研究,也因此而具有了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不同筝派的摇指类别与技术特点
根据用指数量和技法要点,摇指种类共分单指摇、二指摇、三指摇、四指摇、扫摇、弹摇、双手摇七大种。根据演奏方法、演奏风格来划分,我国古筝派别主要分为河南筝派、山东筝派、浙江筝派,这几个古筝派别使用的摇指技术与演奏方法也各不相同。其中,河南筝派在摇指上具有大指大关节运动等特点,这种摇指弹奏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在同一触弦点摇指,一是在同一弦上变换触弦点摇指。前者弹奏的摇指通常强调音头的短摇,这种弹法与三线捻指有着同样的弹奏效果。后者又称为游摇,意指在弦上边游动边摇指的弹奏方法,这种弹奏方法可以灵活表现音色与音高变化,多用于旋律悲凉的乐曲。
山东筝派摇指技法与山东筝曲的音调、音色有着密切关联,山东大板曲和小板曲的音调多铿锵有力、明快绮丽,因此,在山东筝曲、山东筝派技法中,人们常非弹弦手指稳定的状态下、通过左手大指与小关节部位快速发力来奏乐,以制造细密、明快的音响效果。这种古筝摇指技法虽然借助大指小关节运动提高了音响的连接度,但是,它也削弱了摇指的持续性和时值长度。
浙江筝派摇指技法来源于清代撮儿摇指指法,其技术要点是:将右手小指支撑在前岳山处,食指背面直顶大指假甲根部,然后手腕以小指为轴心,带动手指,使其快速连续托劈形成大指摇。,音乐风格淡雅别致、流畅华美。浙江筝派以挑拖为主,连而不断,圆润均匀的摇指技巧,恰恰契合了浙江筝曲的神韵。
二、摇指音色构成要素
(一)触弦点
触弦点指手指与琴弦接触的位置,古筝弹奏中有两个基本的触弦点,这两个点一个位于距岳山约一寸远、与前岳山平行的位置,一个位于前梁至筝码二分之一处左右的弦上。这两个触弦点不仅位置不同,并且在发音上也有着显著的音色区别,其中前者音色明亮、解释,后者音色柔和,余音绵长,如在乐曲《溟山》第五段摇指演奏中,为了表现音色的颗粒性和旋律线变化情况,就要在这一触弦点演奏。在弹奏后一个触弦点时,为了体现发音的旋律、连贯性,演奏者手指弹片着弦点要在弹片顶端至胶布上方一半,目的就是避免因为发音淡薄、虚浮而使发音听起来显得迟钝。
(二)弹片面与触弦之角
古筝弹片有正反面之分,其中正面指不靠指肉的一面,反面指靠近指肉的一面。弹奏古筝时,手指运动方向以向手心方向发力为主,在这一过程中会经常用到弹片触弦的一面,正面弹弦发出的声音因此也成为古筝的基本音色构成。再用到弹片反面时,常常要用到食指摇、大指摇等技术,大指和食指经常要利用正面弹弦反弹来发音。相较正面弹弦,反面弹弦发音很难控
古筝摇指和音色构成技术探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