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竹筠
2015-9-29
肾结石
发病率 2% ~ 3% 易复发
好发年龄 25 ~ 40岁男女之比为3∶1
气候因素南方>北方夏季>其他季节
饮食因素上尿路结石→富裕地区
下尿路结石→贫穷地区
和水质无明显关系
一、总论(一)流行病学
晶体——97%
基质——3% , 主要是粘多糖、粘蛋白
核心——细菌、细胞、肾钙斑、异物等
含钙结石———90%,不透X线,有草酸钙、磷酸钙,“阳性”结石
不含钙结石——10%,可透X线,有尿酸和尿酸盐、胱氨酸,“阴性”结石
(二)尿石成分
临床上,结石通常为混合性结石,但以某一种成分为主。上尿路结石→以草酸钙、磷酸钙和尿酸结石多见
下尿路结石→磷酸铵镁、尿酸铵结石比率较高
结石硬度:
草酸钙→磷酸钙→尿酸→胱氨酸→磷酸铵镁
结石易碎性:
磷酸铵镁→二水草酸钙→尿酸→磷酸钙→一水草酸钙→胱氨酸
尚未完全明了。有肾钙斑学说、胶体学说、基质学说、抑制物学说、尿液过饱和结晶学说、感染学说等。目前公认,尿石形成是一个多因素促成的结果。
大致步骤:
晶核形成→结晶生长→结晶聚集→结晶滞留
结晶抑制因子:枸橼酸、焦磷酸盐、镁
(三)成石机制
1. 个体因素
代谢异常—包括草酸、钙、尿酸、胱氨酸代谢异常
局部因素—感染、梗阻、异物等
2 .环境因素
气候
饮食—包括水、蛋白、钙、钠
药物
(四)病因
梗阻——最终导致肾积水、肾功能损害,其程度取决于梗阻部位和程度
感染——
局部损害——粘膜充血、水肿、溃疡、肉芽肿、瘢痕性狭窄,偶可致癌。
(五)病理
疼痛小结石较痛;可放射至膀胱和睾丸
血尿和其它急腹症相鉴别
恶心、呕吐
其他症状如尿路感染,膀胱刺激症状
体检患侧肾区叩击痛
(一)临床表现
尿液:红细胞,结晶,pH
血液:电解质,肾功能,甲状旁腺激素
结石分析
24小时尿定量分析:内容包括尿量、钙、草酸盐、尿酸、胱氨酸、枸橼酸、镁等
(二)诊断1. 病史2 . 实验室检查
肾结石业务学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