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枪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一次天翻地覆的大变革,它彻底终结7满清政权在中国的统治,也终结了绵延两千年的封建王朝,在东亚第一个建立了共和政体。当然,随着之后的政治纷争和错动,也开始了中国内部军阀割据的乱局,而这一切都和中国清末的军事变革以及世界军事形势有着密切的关系。不过一般的历史教科书着重介绍的都是政治史,只有历史事件而无具体的军事经济等史料,难免让读者有如坠云雾之感,比如为何革命军打不过北洋军,为何当时举国上下都如此畏惧洋人势力等,籍此纪念辛亥革命胜利100周年之际,本文就大致介绍一下辛亥革命时期的国内外军事背景。
旧清军的糜烂:差在哪里?
满清以武力征服并统治了中国,其赖以起家的就是八旗兵。可以说,八旗军是当时东亚地区最强悍的一支武力,纪律严明,意志彪悍,善骑射敢冲杀。但是这只武装也是世界上腐化最快的一支力量,刚征服中国没多久,分到田产银子的这些八旗战士就融化在温柔乡,迅速地自我瓦解了,那些编制还在,但战斗力早已不在。从此满清的军力开始了麻袋换草袋一一袋不如一袋的历史演进,先是绿营,接着是勇营,勇营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就显露出了其腐朽无能,因此到了太平天国时,清政府只好依赖晚清名臣曾天国镇压后,放眼世界,却发现中国军队的战斗力早已经远远落后于那个时代。在1894年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中,这支曾经是满清拯救者的湘军被已经近代化的日本军队打得头破血流,证明了旧军制的彻底失败。
那么将此时的中国与西方军队相比,差距到底在哪里呢?可以说,差距是全方位的,但和一般读者所想象的不同,这其中差距最小的反而是武器装备。事实上,鸦片战争后以英法为代表的欧洲列强对华政策的核心是贸易利润和安全,因为中国作为东亚一个自古至今的巨大政治军事板块,即使衰朽到极点,也绝非某个欧洲强国派一支远征军就可以征服的。那么中国此时搞洋务,基本上想买的东西,不管是产品、设备、技术、甚至是人,都可以从西方获取,英法德等互相之间明争暗斗的强国巴不得中国来自己这里采购所需的一切技术装备。据统计,到1899年之前,洋务派人士共创立了30家兵工厂。西方先进的武器装备一经出现,很快就会传到中与西方相差不到lO年,有些甚至是紧跟世界步伐。1884年,法国工程师维列制成膨胀率高出黑火药3倍的硝化棉无烟火药,而1895年,江南制造总局就仿制成功;再比如德国1888年推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连发枪——1888年式毛瑟枪。而仅仅11年后,其中国山寨版著名的“汉阳造”就问世了。此外,江南制造局于1890年仿制的英国阿姆斯特朗12英寸(约305毫米)800磅后装大口径火炮也很典型,其威力强大,是中国近代制造的最大口径火炮。在陆军火炮方面,1905年仿制的克虏伯14倍径75毫米管退山炮,除了火炮复进簧是进口自美国外,其余全部为国产。
当然,由于国家的不断内乱和发展的滞后,中国自己的兵器产业无法满足自己强军的需求,因此还是要大量进口武器,很多装备甚至比临时拼凑的八国联军还要好。如当时的聂士成的13 000人的武毅军,拥有的武器包括:11毫米口径的后装单发和连发毛瑟枪1万支、、8毫米口径的后装连发曼利夏枪1万支、7,9毫米口径的马克沁机枪2挺,75毫米口径的12磅克虏伯炮16门、60毫米口径的7
寻枪--清末军力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