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这篇文章的原型,是我在firm里工作了3年多的时候的感悟,首次与公众见面是在一次盘点前给我的team member做盘点briefing时的草稿(说得我的staff目瞪口呆)。纯属一家之言,欢迎前辈指正。
说在前面的话:
存货监盘,一个及其重要,风险极高但又没有受到极大重视的一个审计手段。长期以来,对于审计中的存货监盘,有很多模糊的做法和理解。我当时在安达信的同学经常笑我们EY的做法,说我已经是高级别的人了,还参加盘点。我们安达信都是刚来的去盘点,不就是点几个数嘛。我说有的项目我们的高级经理甚至还参加盘点那。结果得到的是安达信同学的耻笑。呵呵,我笑而不答。监盘,何止是点数那么简单,其所包含的道理是被很多人忽略的,甚至根本就不明白,以为监盘真的就是点数而已。
实际上,存货监盘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也不是一项容易的工作。哪怕是到现在,对于一些复杂的制造业的存货监盘,都有一种惴惴不安的感觉。
一、什么是监盘?
首先,应当纠正一个长期以来的错误观念。对于审计师而言,我们的工作是对存货的监盘而不是对存货的盘点。(理解的不同导致工作中不同的做法)
我个人的理解,监盘是由三部分组成的,就是:对客户盘点程序的评估-对客户实际执行中的效果的观察-我们的抽盘(稍后我再解释为什么要执行这三个步骤,可不可以不执行这样的步骤,这三个步骤的逻辑理由在哪里)。
我们最熟悉的就是抽盘我们样本这个程序了。但我想说的是,我们在执行审计过程中的抽盘的25个样本(这25样本有着深刻的数理统计的基础,稍后再谈)只是,并且必须是基于对客户盘点程序的评估和实际执行效果的观察的基础之上进行的,是监盘不可缺少的一小部分,而不是如同我们平常习惯认为的是整个所谓盘点的核心。抽盘的意义在于能够在评价客户的盘点程序、内控有效并且切实执行的情况下给予我们足够的信心确信客户盘点结果的正确,是基于客户良好内控的情况下,由我们对客户盘点结果的验算,否则其意义几乎为零,无异于一次冒险,因为如果客户的盘点程序的内控没有,或者有重大漏洞(抽盘时很可能无法发现),在抽盘时面对数量繁多的存货,我们,作为人,渺小的会计师,如何在抽盘了25个或者更多的存货后,即便一个都不差,向世界发出深沉而有力的声音说:我们确信经客户盘点后的存货数量在可接受的风险范围内的的结果是可以信赖的?答案是:不能!如果回答是能,那只有一种解释:无知,所以无畏。(有多少人在监盘后对客户盘点的结果有信心啊?有多少人出完报告对报告的意见有信心啊?)幸运的是,我们的客户做的都不错,即便我们有很多错误的理解但也得出了没有基于有效评价客户内控情况下的歪打正着的正确结论(好多报告不也是同样的结果吗?)。但我们是专业人士,不是投机客,就这样在事务所混个三五年也没什么意思巴,否则长此以往,错误的理解及做法代代相传,有朝一日,必将危机重重,百年基业,如同安达信一般一夜之间土崩瓦解。
监盘的核心是评价客户盘点程序、内控的有效性并且是否切实执行。但这正是我们平常工作中所缺乏的,也没有给予应有的关注,错误源于长期以来级级相传的对监盘的错误或者混沌理解或者是没有明确的向后来者传授,从而导致我们后来者对监盘的不重视,自然我们的checklist结果也就没有足够的支持,尽管看来对审计结论也似乎没有足够的影响。说句很俗的话: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话虽平实,在我看来,无声中
存货监盘-不得不说的故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