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米公开课③】写评论感觉不顺畅怎么办 by 米博华
2014-07-08 人民日报评论
“人民日报评论”由人民日报评论部主办,微信号“rmrbpl”——这里有最精彩的评论推介,最新鲜的原创内容,最实用的写作点评。你所熟悉的“今日谈”“人民论坛”“人民时评”等报刊栏目不会缺席,“高层”“聊政事儿”等微信专栏也会经常露脸,欢迎关注订阅!党报评论君期望得到您一如既往的关注与支持,让我们一起在新媒体平台上激荡思维、见证精彩!
【老米公开课③】写评论感觉不顺畅,怎么办?
文/米博华
编者按:上节课讲到评论的选题环节,特别强调选题的产生,主要来自交流、观察和思考,只有兼具新闻性、针对性、独创性和新颖性才是最好的选题。(回复“老米公开课2”了解上节课内容)
有了好选题,接下来就是如何动笔的事情了。就如罗丹面对一块儿青铜,心中有了“思想者”的图景,但是该怎么下刀呢?怎么分配比例,如何调整布局?同样的问题,也困扰着评论爱好者。下面,有请老米来给您解疑答惑。
将自己要论述的观点完整、准确、清楚地传达给读者,就要经营文章。由哪里开始,到哪里落地;哪些先说,哪些后说;哪些展开,哪些收拢;哪些着重说,哪些简略说。所有这些,都应了然于胸。无论较大规模的政论,还是一事一议的小文章,都有结构,也都需要构思。当然,相比较而言,较大规模的政论,更需要在结构上下一番功夫。
有人说,“怎么想的就怎么说”或“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写作的“大家”可以这么说,因为他已经游刃有余,下笔时就已经过提炼、剪裁。对一般作者来说这“秘诀”未必适用。因为再短的文章也要构思,再小的题目也要经营,如果把帽子套在脚上,或把门开得过大,窗凿得太小,就很别扭。
事实上,看上去流畅、清通、圆润的文章都是精思妙构的魔力。阅读的舒服是文思的妙运;而文章的至境据说正是无斧凿之痕,浑然天成。当你认为事实提供的依据恰好可以得出某种结论时,作者说出来了,那是一种满足;当你看到同样的事实由于不同作者的分析得出新颖的结论,那是一种意外的惊喜。言论的意义就在于释惑解困,在杂芜的表象中理出头绪,指出“所以然”,因而岂可以不清晰、不清楚?
说得妙,是不满足于一般的表达而力图艺术的表现。正像好的记者不是靠录音记录整理报道,而是把材料吞下去、细细消化,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重新“捏塑”一篇作品。好报道是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再创造,把最重要的部分凸现出来,点铁成金。同样,言论作品也需要苦心经营,是把结论前置还是搁在最后,是明快一些还是含蓄一些,是偏重抒情还是偏重分析,是用典还是设喻,是娓娓而谈还是快如利刃……总之这些应该了然于胸。不是所有人都可以综合发挥最好的艺术手段,也不是所有文章都可以达到“妙”的境界,但是经营的总比不经营的效果要好些
【老米公开课③】写评论感觉不顺畅怎么办.doc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