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抽样调查方法
为全面掌握我市水稻机插秧示范推广工作开展情况,客观评价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特在我市开展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抽样调查。根据《GB/T6243-2003水稻插秧机试验方法》,结合非概率随机抽样的相关要求,制定本抽样调查方法。
一、术语和定义
根部带有土层的块状水稻秧苗。
秧苗最高生根处至叶尖的最大长度。
秧苗最高生根处上方1㎝处的宽度。
指秧苗茎基部有折伤、刺伤和切断现象的秧苗。
秧苗栽插后,秧根未栽入土内,而漂浮在水面的秧苗。
带土苗栽插时,苗块倒翻于田中,叶鞘与泥面接触的秧苗。
栽插后无秧苗的插穴。
栽插后,秧苗生根处距大田泥面的深度。
用于检查机插育秧均匀度,见图一。
a----取秧深度(秧块长),㎜;
s----移距(秧块宽),㎜;
Ak----大于6 a,㎜;
Bk----大于秧箱宽度;
d----1㎜以下线材。
根据重庆地区实际,取样框a和s统一定为10㎜。
a
d Ak
s
Bk
图一取样框
二、抽样调查的项目
测定指标:秧龄、叶龄、苗高、苗茎宽、单株白根数及均匀度。
测定指标:漏插率、伤秧率、漂秧率、翻倒率、插深和穴株数。
测定指标:水稻不同育秧方式成本、不同移栽方式成本、不同栽培方式大田管理成本。
4、生育期和产量
测定指标:水稻不同栽培方式的生育期进程和经济性状产量。
三、抽样调查方法
每一抽样地点随机抽5盘机插秧苗,进行以下项目测定并填入附表一。
①秧龄:计算播种日期到测定日期的日历天数。
②叶龄:从每盘秧苗中随机取20株,根据叶片数判定叶龄,并计算平均值。
③苗高:从每盘秧苗中随机取20株,测定每株苗高并计算平均值。
④苗茎宽:从每盘秧苗中随机取10株,切去秧根和秧尾,将其并成一排,测其苗茎总宽度并求其平均值。
⑤单株白根数:从每盘秧苗中随机取10株,测定每株白根数量并计算平均值。
⑥均匀度:用取样框分别在5盘秧苗中随机抽取若干排共100小格,测定每小格中秧苗株数,并分别记录空格数、1株格数、2株格数和2株以上格数。
①机插作业后(未进行人工补插前),选定一块大田(长度不小于40m,宽度不小于20m,泥脚深度不大于30㎝),采用对角线取样法选取5个3 m×3m测试区,在5个测试区内分别记录总穴数、漏插穴数、1株穴数、2株穴数、2株以上穴数、伤秧穴数、漂秧穴数和翻倒穴数,并填入附表二。
②插深:在5个测试区附近各测10穴秧苗的插深,计算平均值,并填入附表二。
插深测定方法:以大田泥面为基准,量至秧块上表面,秧块上表面高出泥面者,其插深按零计。
①分别调查每亩大田机插软盘育秧成本、机插双膜育秧成本和人工常规育秧成本,填入附表三。
②分别调查每亩大田乘坐式插秧机机插作业成本、手扶式插秧机机插作业成本、人工常规栽插作业成本和抛秧作业成本,填入附表四。
③分别调查每亩机插秧大田管理成本、人工常规插秧大田管理成本和抛秧大田管理成本,填入附表五。
4、生育期和产量
随机选取不同栽培方式(常规人工插秧、机插秧、抛秧)的水稻大田各一块,作为抽样调查样本,在每个样本田中,
用对角线法或随机取样法选3-5个取样点,完成以下记录和测定,并填入附表六。
①分别记录前茬作物、水稻品种、大田面积、播种日期、移栽日期、秧龄天数、始穗日期、齐穗日期、成熟日期和全生育期。
②基本苗:将移栽后所测定的基本苗数据填入附表六。
③株距和行距:在每个取样点上,测量横直各11穴禾的距离,分别除以10,求出该取样点的行距和株距,再计算各取样点行距和株距平均值。
④亩穴数:根据株距和行距计算亩穴数(6666667÷行距÷株距)。
⑤最高苗:在每个取样点上连续取样10-20穴(每亩田一般共调查100穴),数记每穴禾苗数,求出全田的平均每穴禾苗数,再计算每亩最高苗(亩穴数×每穴平均禾苗数)。
⑥有效穗:在每个取样点上连续取样10-20穴(每亩田一般共调查100穴),数记每穴有效穗数(10个实粒以上),求出全田的平均每穴有效穗数,再计算亩有效穗数(亩穴数×每穴平均有效穗数)。
⑦成穗率:根据有效穗和最高苗计算成穗率(有效穗÷最高苗)。
⑧平均穗粒数和穗平实粒数:在每个取样点选取一穴穗数接近该取样点平均每穴穗数的稻穗,数记每穗的穗粒数和实粒数,求出全田平均每穗粒数和穗平实粒数。
⑨结实率:根据平均每穗粒数和穗平实粒数计算结实率(穗平实粒数÷平均穗粒数)。
⑩千粒重
重庆市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抽样调查方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