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昆曲简介
昆曲是我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发源于元末明初苏州昆山的曲唱艺术体系,揉合了唱念做表、舞蹈及武术的表演艺术,现在一般亦指代其舞台形式昆剧,素有“百戏之母”的雅称。昆曲以鼓、板控制演唱节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其唱念语音为“中州韵”,北曲遵“北中州”,南曲遵“南中州”。2001年5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宣布第一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单,共有19个申报项目入选,其中包括中国的昆曲艺术,中国成为首次获此殊荣的19个国家之一。
元末明初,发源于苏州昆山,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的昆曲(南曲)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许多地方剧种,像晋剧、蒲剧、上党戏、湘剧、川剧、赣剧、桂剧、邕剧、越剧和广东粤剧、闽剧、婺剧、滇剧等等,都受到过昆剧艺术多方面的哺育和滋养。
明朝中叶至清代中叶戏曲中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很多剧种都是在昆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中国戏曲之母”的雅称。即时,无锡昆曲社对昆曲起到了繁荣推广的作用。昆剧是中国戏曲史上具有最完整表演体系的剧种,它的基础深厚,遗产丰富,是中国汉族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的成果,在中国文学史、戏曲史、音乐史、舞蹈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地位、影响
昆曲分布
昆山腔开始其流布区域,开始只限于苏州一带,万历年间,以苏州为中心扩展到长江以南和钱塘江以北各地,并逐渐流布到福建、江西、广东、湖北、湖南、四川、河南、河北各地,万历末年还流入北京,到了清代,由于康熙喜爱昆曲,更使之流行。这样昆山腔便成为明代中叶至清代中叶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
据学者研究称,“昆曲所代表的美学趣味虽然明显是南方的,尤其是江南地区的,但是其文化身份却并不属于一时一地,它凝聚了中国广大地区文人的美学追求以及艺术创造。正是由于它是文人雅趣的典范,才具有极强的覆盖能力,有得到广泛传播的可能,并且在传播过程中,基本保持着它在美学上的内在的一致性。”
昆曲曲牌
昆曲的音乐属于联曲体结构,简称“曲牌体”。它所使用的曲牌,据不完全统计,大约有一千种以上,南北曲牌的来源,其中不仅有古代的歌舞音乐,唐宋时代的大曲、词调,宋代的唱赚、诸宫调,还有民歌和少数民族歌曲等。它以南曲为基础,兼用北曲套数,并以“犯调”“借宫”“集曲”等手法进行创作。
昆曲台词
必要合律。南曲有《南词全谱》《南词新谱》等;北曲有《太和正音谱》、《北词广正谱》等。每首词必须要依谱填词。
可能有人会认为平仄不合没关系,字数合就行了,其实不然,平仄倘不对,待依定腔拍定工尺后,必会出现倒字、不合本调的毛病,此为词曲家大忌。
众所周知昆曲格律谱是昆曲填词的依据,明末清初涌现出来的蒋孝谱、沈词隐谱、沈自晋谱、徐子室、钮少雅谱、李玉谱等为昆曲南北曲牌划定了基本格律,从而确保了昆曲迅速发展,成为了全国性的剧种。
王力宏的中国风歌曲创作,与周杰伦和林俊杰不同,王力宏的中国风在曲调上抛弃了柔美的南方民歌风,而多带一分北方民歌和北方古曲的刚劲之气;风格上偏向于宫廷音乐,且大多借鉴了中国戏曲艺术的曲风形式,因而大多给人“富丽堂皇”的音乐感受。
经典名段
艺术名家:
魏良辅,明代戏曲音乐家。字尚泉,江西豫章(今南昌)人,流寓于江苏太仓南码头。为嘉靖年间杰出的戏曲音乐家、戏曲革新家,昆曲(南曲)始祖。他的生平史料记载很少,仅知他是明嘉靖年间杰出的戏曲革新家,对昆山腔艺术的发展提高有过巨大贡献,后人曾把他奉为“昆腔之祖”、在曲艺界更有“曲圣”之称。
其余还有俞振飞、田瑞亭、王瑾、单雯、白先勇等艺术名家。
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演示文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