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学校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在全县教育从“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追求数量转向“打造教育强县”的追求质量的背景下,我们回首反思学校的教育,现状令人堪优: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意义了解不多,领悟学校教育思想、要求、措施欠到位;课堂教学“一讲到底”的现象十分突出;教师、学生的课堂地位倒挂;德育、智育的关系仍然存在着“两张皮”,相当一部分教师没有做到“教书育人”的有机统一;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存在认识上的误区:教育质量=时间+汗水……这使得我们的教育,追求数量而数量上不去,且质量日渐下滑。我校2007年初一招生307人,2010年毕业学生238人;2008年初一招生286人,2011年毕业学生219人。%%,远远低于国家规定98%的指标。而在2010年、2011年的初中毕业考试中,毕业学生的合格率分别为:%%(不合格率为:%%)。上述数据告诉我们:违背教育规律抓教育,注定是失败的;忽视质量而一味追求数量的想法和做法是难达目的的。相反,提高教育质量才是学校教育的永恒目标。
一、更新人才观,坚持德育为先
在社会进入市场经济时代,人才不单是能够考出高分学生。凡是身心健康,能够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的人,都是人才。因此,我校教育工作的第一目标是: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人。“教人求真,学做真人”(叶圣陶语)。让每一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和谐的心境。在当前社会道德滑坡、诚信缺失的环境下,我们要紧紧抓住“生活德育”这根主线,强力开展“诚信”教育。利用“三鹿事件”、“地沟油事件”等典型案例,让我们的学生由衷地认识到:缺失诚信,最终损伤的是我们自己!“欺师不敬,欺亲不孝。不孝不敬,是为败德。败德之人,不得志害身家,得志害天下。”(《陶行知教育文集》四川出版社2009年3月版P8)因此,我们提出:让每一堂课都有灵魂。这个灵魂,就是引导学生如何做人。
二、改革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
应试教育时代的课堂教学,教师是课堂的中心,学生围绕教师转。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说,学生记;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解答。整个课堂教学过程,老师始终处于主体强势地位,学生处于从属弱势地位。严重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课堂教学中师生地位倒挂现象形成的原因较多
,但根本的有三:一是从教者自身是应试教育环境下的产物,把自身从老师那里“摹仿”来的东西用到了自己的教学工作上;二是教师对学生缺乏根本的信任,不相信学生具有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三是教师的“尊者”心理和意识没有彻底放弃,把所谓的
学校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